葛 超
家電待機是一種能源浪費
2004年8月10日,全國首屆家居文化節暨中國節能、節水、環??萍夹庐a品博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拉開帷幕。本次博覽會由中標認證中心(中國節能產品認證中心)牽頭主辦,其宗旨在于進一步提高全民的資源節約的環保意識,推動節能、節水、環保產品和高新技術更好走向市場,促進我國節能、節水、環保、認證事業的發展,引導全社會注重節能、節水、環保消費。共有100余家企業參展,海爾、科龍、美的、新飛、海信、美菱、榮事達、華凌、志高以及西門子、伊萊克斯、PHILIPS、TOTO、杜邦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均在展會安排了大型展位,推出系列節能、節水、環保新產品。據悉,這是中國節能、節水、環保認證產品6年來首次大規模集中亮相。
大處著眼與小處著手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系列政策的出臺及百姓生活品質的提高,諸多廠家紛紛看好節能、節水、環保這一賣點,加大投入進行節能、節水、環保產品的研究與推廣,努力提高自身產品的質量,爭取通過中國節能、節水、環保認證,來證明其產品節約能源、保護環境,表明企業的社會責任,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
各廠商參展帶來的有家用電器、綠色照明產品、節電裝置、生活用水裝置、衛浴產品、裝飾材料、洗滌產品等,這些產品均為認證產品,琳瑯滿目的展品為人們搭建了一個節能節水環保大舞臺。
一般的家電如果省著點用,平時總保持著關機狀態,只在需要時打開應該不會用電吧?
一位展會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到:生活中使用的空調、電視機、微波爐具有待機功能的電器都存在“待機能耗”問題。“待機能耗”,即產品在關機或不使用其原始功能時的能源消耗。這就不是老百姓常常認為的省著用就省電,并且“待機能耗”是一種能源浪費,我國城市家庭的平均待機能耗相當于這些家庭每天都在使用著一盞15瓦到30瓦的長明燈。
這的確是一個新的問題,也是很值得我們大家注意的。
本次展會給記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兩樣產品。一個是伊萊克斯全新上市的三門變頻冰箱“自由空間”。這款冰箱的優點在于三個儲物空間可分別獨立使用和控溫,可只開一“門”或兩“門”,這樣如果儲量不是很大的話,就可以關閉1~2個“門”的電源,這樣就可以節省能耗。另一個是一款紅外線水龍頭。現在許多場所都裝有紅外線龍頭,使用者只需將手伸向龍頭,就能洗手了,在一定的時間后就會自動斷水,這種龍頭雖然可以避免關龍頭時的二次污染,但是也有一個問題,如果在斷水后沒洗完就很麻煩,或者在斷水前洗完了就十分浪費水。這一款則不同,它具有一開一關功能,使用者以按需用水,只要節水意識夠強,水資源就會得到保護。
北京提出的“綠色奧運”也為節能、節水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今年年初,北京市奧組委給奧運工程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單位舉辦了一場《奧運工程環保指南》宣講會,這是《奧運工程環保指南》制定之后首次與公眾見面?!秺W運工程環保指南》對建筑節能、園林綠化、綠色建材、水資源保護和再利用、固體廢棄物處置和利用、噪聲防治等方面都作出了詳細規定。例如,奧運工程要求衛生器具必須采用節水型,采用高效節水洗衣機、洗碗機等節水型家電等。這既體現了政府導向也促進了節能、節水產品的市場進一步活躍。另外,根據去年11月1日正式實施的《家用電冰箱耗電量限定之際能源效率等級》標準,企業生產冰箱按能耗分為A、B、C、D、E5個等級,其中D、E兩個等級的冰箱屬于國家強制性淘汰產品。根據國家政策與法規的指導思想,產品節能化應當是大勢所趨。
節能優先與發展瓶頸
也許大家平時并不在意一滴水存在的意義,并不注意“隨手關燈”,那么下面的一系列數據可能說明危機已經迫近。我國的人均石油、天然氣、煤炭的可采儲量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1%、4.3%和55.4%,我國的石油資源僅占世界總量的3%;我國的能源效率為33%,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33種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能耗費用比美國高出近1倍,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消耗相當于氣候條件相近發達國家的2倍~3倍。
節水問題已不是一個新話題了。早在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環境與發展大會就指出:“石油危機之后,下一個危機就是水”。1997年,聯合國大會進一步強調:“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1977年,聯合國再次呼吁:“地方性水危機預示著全球危機的到來”。
現如今,有的國家正在靠買水過日子。德國從瑞士買水,美國從加拿大買水,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從1984年起從日本買水,日本只花100噸水就可以換1噸石油。
而我國600多個城市有400多個供水不足,其中嚴重缺水的城市有110個。城市年缺水總量達60億立方米。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僅相當于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4。專家預測,當我國人口增至16億時,人均水資源將下降到1750立方米,接近國際公認的水資源緊張標準。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趙家榮在今年6月3日的“全國節能宣傳周”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要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為指導,堅持節能優先的方針,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以法治為保障,以提高終端用能效率為重點,健全法規,完善政策,逐步改變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形成企業和社會自覺節能的機制,加快建設節能型社會,以能源的有效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國家發改委還將研究促進節能的激勵政策,制定《設備(產品)目錄》,研究提出對生產、使用目錄所列節能設備(產品)的鼓勵政策;深化能源價格改革,形成有利于節能,提高能效的價格激勵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第十八條的規定,企業可以根據自愿原則,按照國家有關產品質量認證的規定,向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或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授權的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提出用能產品節能質量認證申請;經認證合格后,取得節能質量認證證書,在用能產品或者其包裝上使用節能質量認證標志。
中國節能產品認證中心李鐵男主任認為,目前中國節能產品的發展有三個瓶頸:社會認知度低及對節能產品有可能帶來的好處并不太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關于節能產品的相應標準和制度還不夠完善;有些產品與標準相對有差距。
因此,加強節能、節水產品的宣傳,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嚴重浪費資源的產業,限制和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加快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產業的高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或代替傳統技術,提高節能技術整體水平,就是我們現在應當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