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珍
我曾接過一個班,班里好幾個留長發、蓄怪鬢角的學生,而且還大有發展趨勢。我當時看了很生氣,便不假思索,就在班上宣布:“長頭發、怪鬢角一律要剃去,否則就要采取強制措施。”誰知這幾個學生把我的話當作耳邊風。于是,我把一個“典型”的學生拽到辦公室,摁在椅子上強行理發。我清楚地記得,當時面對辦公室許多老師的目光,他是紅著臉進來,含著淚出去。正在我為自己的“杰作”洋洋得意時,卻發現了一些不正常的現象,那幾個男生見了我不再像以前那樣遠遠的就喊我:“老師好。”而是用含著敵對的目光看著我,還時而聽到同學在背后喊我“暴君”。第一次理發,讓我嘗到了酸楚的滋味。此后,類似于理發的事不斷困擾著我,也讓我逐漸悟出了一個道理:對學生中的一些不良現象,“嚴禁”是必要的,但要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惟有如此,才能拉近師生心靈之間的距離,使師生之間的思想情感得到充分地交流溝通。
又換了一屆學生,同樣出現留長發蓄怪鬢角的現象,這一次,我不再扮演“暴君”的角色。在課堂上,我講述了曾經強迫學生理發的事,并在黑板上寫道:教師強迫學生理發好不好?應該怎么做,大家才會自覺理去怪發型?剛寫完,學生們便議論開了。其中有位學生顯得特別活躍,他說:“法律上沒有規定不可留長發,上次王老師強迫同學理發,這是侵犯人權。”自然是哄堂大笑。另一位學生插嘴道:“理什么發型是個人的自由,好比青菜、蘿卜各有所愛一樣。”還有一位學生爭辯道:“頭發是理發員理的,怪不怪我們不管。”我耐心地聽完同學們的發言后,首先肯定他們直率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很好。接著指出他們看法上的片面性。從留長發的歷史,到西方的“嬉皮士”,由發型與當代青年精神面貌的關系,進一步指出什么是真正的“美”,最后落實到:要做一個真“美”的人。在一片贊同聲中,我與學生溝通了思想。第二天,當我出現在教室時,同學們都笑了,那幾位理過發的同學還不由自主地摸了摸頭。看著一張張天真樸實的笑臉,我很感動。
我想,更多的關愛學生,塑造美好的心靈,這應當是我今后的人生目標。
〔編輯點評〕
《理發的啟示》一文,給了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許多啟示。在關愛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究竟怎么引導?怎樣的方法才能使學生欣然接受?怎樣才能與學生在心靈上進行有效的溝通?不僅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本文在解決學生“怪發型”的問題上,先是“拽到辦公室,摁在椅子上強行理發”;后是引導學生開展討論,理解“真美”,主動理發。兩種方法,兩種態度,產生了兩種絕然不同的結果。關愛學生,就從正確的教育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