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一年的“中國營銷25年激蕩史”作為本刊今年又一力作,在上期正式推出。我們以“尋找中國營銷元點”為起始點,開始追溯中國營銷的輝煌歷程。
今天,在人們都忙不迭地向前趕時,我們,為什么要回首,尋找中國營銷的元點?
回望這25年,我們找到了如此多的“最早”、如此多的“第一”。當這些“最早”、“第一”躍然紙上,按照歷史的順序被排列起來后,我們發現,這些最早、第一并不是我們尋找的重點,將它們串起來后而顯露出的軌跡則更耐人尋味。
第一幕——中國營銷的教育啟蒙。1978年,中斷10年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終于恢復,由于市場學在中國高校中已被取消了28年之久,于是,所有的復辦工作都相當于從零做起,沒有教材,現從國外出版社寄,沒有教學大綱,通過私人出版社,訂閱港臺書籍、雜志。通過一系列的努力,1979年秋天,暨南大學成為第一個開設市場營銷課程的學院,在這之后,第一個專業、第一個培訓中心也相繼出現。
第二幕——中國營銷的啟蒙書籍。1984年,時任上海市長的汪道涵在美國發現了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管理》,并決定要將其引入中國。在當時,像這樣比較系統的營銷書籍在國內還沒有見過,其中的一些學術概念對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這些營銷理論卻為中國的營銷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第三幕——大事件開創中國營銷時代。一條電視廣告的出現,就可以被喻為“標志著中國經濟的巨輪開始啟航”,一個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就引發了“資本主義經營方式侵入中國”的大討論,這在今天看來有些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20年前,卻相當地引人注目。
25年,四分之一個世紀,四分之一的漫長歲月,將在我們生動的筆觸中,逐期展現在每個讀者的面前。
《成功營銷》網站網友評論
用系列產品打市場
看了上期各網友對“沙棘血脂凈該賣給誰”的討論,自己也有一些想法,陳總只是用一個產品進入市場會不會太少了點?他不打算讓產品作為一個系列推向市場嗎?用不同層次的產品滿足各個消費群體,也可以用不同的服務來增值產品。例如,把產品分為功能飲料、保健藥物、健康食品等各個系列進入市場,一來可以增加產品的選擇性,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占領市場。二來各個系列可以在利潤上互補,達到利潤最大化,減少風險。另外搞個健康俱樂部什么的,里面包括專業咨詢、療程服務、健康活動。因為,長期的服務可以讓產品更接近目標消費群,從而讓消費群達到自我增長。
網友 sunny1216!
讀“營銷元點”有感
從十多年前開始了解市場營銷,畢業后多年一直關注營銷領域相關理論與動態的發展,2004年《成功營銷》回顧營銷元點是個相當有賣點的創意,有關營銷發展史的報道已有多家媒體報道過,但像貴刊這樣回顧元點的方式還是很有特色,有獨辟蹊徑之感,但個別地方仍然有誤。如第39頁中,《銷售學原理與應用》作者應為“羅真(zhuan)”她當時所教學的學校是“北京外貿學院”現為“對外經貿大學”。
梅清豪翻譯菲利浦·科特勒的《營銷管理》好像不是7個版本,當然受知識面限制,我見過的版本有限,但據我了解《營銷管理》第五版是由梅汝和翻譯。第六版由何永琪、何寶善等譯,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第八、九、十、十一版由梅氏父子譯。《營銷管理(亞洲版)》第一版由中國人民大學郭國慶等人翻譯,第二版由梅清豪譯,第三版尚未面市,簡單地說《營銷管理》由梅氏父子翻譯7個版本欠妥。
北京 王君詳
編者回復:
非常感謝您對我們的關注,從您的文字當中可以看出您對營銷書籍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羅真女士的名字,您還十分細心地給它注了拼音,她的名字我們記者在采訪時,并沒有寫錯,只是在后期的排版中出現了修改錯誤。但這也是我們工作的失誤,在此向所有讀者表示歉意。有關梅家父子總共出版了幾本菲利浦·科特勒譯著,我們給您最終的答案還是7版,這是因為,梅清豪翻譯的《營銷管理(亞洲版)》第三版將于今年10月上市,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所以,加上這一版他們的確是翻譯了7版。
刊物更具國際化風格
當打開第九期雜志時,頓時覺得眼前一亮,整本雜志大氣而又時尚,非常具有國際化風格。淡雅的紙張,精美的排版,讓每一頁的文字由閱讀變為欣賞,這種轉變對于一個雜志社來說,是成長的信號。看《成功營銷》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可以發現,你們在雜志內容上一貫追求精益求精,版面設計也有過一些變化,但潛移默化的轉變似乎總是不如徹底的轉變來得震撼,另外,在這個讀圖時代版面設計對于一個刊物尤為重要,要知道一見鐘情絕對是建立在視覺上的滿足,有了這一點才會有以后的熱戀。希望《成功營銷》越辦越好。
上海 田新
期待更多的營銷25年專題報道
我是一名營銷專業的在校學生,也是《成功營銷》的忠實讀者。對于貴刊上期發表的“尋找中國營銷元點”讀后感慨良多。雖然在校學的就是營銷專業,但對于我們來說,對老一輩的先驅們是如何促進中國營銷歷程的并無多少深刻了解。以前總是認為老一代的營銷人所學所用都太簡單,我們今天任何一個大一學生都會相當于當時的資深專家,可在讀完這篇文章后,才忽然發現,我們今天是站在先輩們建立起的基礎之上在嘲笑他們,如此看來我們有什么資格這樣做,又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再造他們的輝煌?現在很期待你們“下一個25年,中國營銷怎么走?”,也許這個專題會幫我們找到一些方向。當然用歷時一年的時間來看這個系列報道,我想也許還會有更多感悟。
北京工商大學
王佳琪
中國戶外廣告仍處于熱身階段
上期CEO專欄采訪的是歐洲最大的戶外廣告公司德國貝登,可以看出這家廣告公司對中國的戶外廣告市場極有信心。但是據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國內戶外廣告的年增長量為20%~30%,而且隨著中國城市環境建設的改善和戶外廣告形式的不斷創新,它的增幅會更高。顯然,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為戶外媒體經營者提供了相當大的空間。不過,戶外廣告行業其實仍處于熱身階段:一方面,面對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戶外廣告經營者們充滿著渴望和興奮;另一方面,廣告主的需求又無法更好地得到滿足,這當然極大地影響著他們的投放熱情。再加上中國特有的政策的多變性,也為這個市場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廣東 李楠
編讀互動公告版
1.9月16號舉辦的“中國本土公關業頭上的三座大山”專題辯論會在北京舉辦,參會嘉賓有北京大學廣告學系主任陳剛、嘉利公關公司總經理龐卓超、奧美公關對外公共事務經理徐丹、華盛時代廣告公司李光斗、實力傳播市場公關總監耿峰、東盛科技副總裁李傳屏、北京萬通地產公共關系部經理張志喜,同時還有20多位記者與專業人士到場聆聽。與會嘉賓就“廣告VS公關,誰強誰弱”、“國際公關VS本土公關,誰優誰劣”、“企業VS公關,公關到底有效無效”三個話題展開激烈討論,其間嘉賓的針鋒相對引來了多次掌聲。
2.9月24日,本刊領導飛赴廣州參加由全球知名戶外廣告德高集團香港分公司主辦的“打造世界級品牌策略研討會”,本刊領導就中國企業品牌突圍“成功實例分享”發表了精彩演講。
3.在10月份,本刊將有多場論壇舉辦,其中有于10月14日在青島舉辦的“新產品上市策略研討會”;10月28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歐中企業家高峰會議——2004年中國經濟界的盛會”等,歡迎有識之士參與。
4.下期“中國營銷25年激蕩史”報道內容--跨國公司與本土公司的對決;本刊調查--最具廣告價值的媒體25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