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慨 勾伊娜
耶利內克在中文譯稿完成后7年未能出版。是“諾貝爾”頭銜拯救了她,還是中國讀者本就“不會”閱讀?
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將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文學獎得主、奧地利女作家艾爾弗麗德·耶利內克已明確表示不會親往領獎,理由是自己患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癥”。
耶利內克已多年處于隱居狀態,但她的作品銷量卻在得獎之后扶搖直上。沒有人懷疑諾貝爾文學獎的市場號召力,在中國也是一樣。10月7日耶利內克獲獎的消息一公布,北京的十月文藝出版社便通告媒體,他們早已擁有耶利內克最著名小說《鋼琴教師》的中文版權,且譯文已經完成,因此,中國讀者可望在一個月內讀到此書的中文版。但幾天后,耶利內克中文版的全權代理人蔡鴻君卻在德國表示,尚無一家內地出版社獲得授權。
十月文藝出版社的確是“曾經”擁有過《鋼琴教師》一書的中文版權人。但最后卻遲遲沒有出版。這一拖就是七年,直到十月文藝出版社當年簽下版權協議失效。“目前,十月文藝出版社正著手續簽一事。”韓敬群說。
“鼓噪”中的耶利內克作品中文版
諾貝爾文學獎通常都會在每年10月舉行的法蘭克福書展期間宣布,法蘭克福書展是世界上最大的年度圖書版權交易會。
耶利內克獲獎的消息一公布,中國出版商的版權爭奪戰就打響了。
上海譯文出版社總編助理趙武平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上海譯文正在邀請復旦大學魏育青、王濱濱兩位老師翻譯耶利內克戲劇集《死亡和少女》,上海外國語大學院原德語系系主任余匡復翻譯其長篇小說集,“優秀的、有傳統的出版社認為,能夠出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作品是該社的榮譽。只要有機會,各個出版社都非常愿意通過公平競爭來爭取版權。”趙武平說。
總部設在南京的譯林出版社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該社正忙著請人翻譯耶利內克的《作為情人的女人們》和《美好時光》。
另一家文藝類大社長江文藝出版社也在戰團之列。盡管此前有媒體報道說,十月文藝錯失的《鋼琴教師》已落入長江文藝之手,但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周百義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并未對此予以確認,他只是說,長江文藝已邀請國內一流翻譯家,著手翻譯耶利內克的“部分作品”,爭取在明年1月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推出。
7年未果
十月文藝出版社得而復失諾貝爾獎新科狀元最重要作品版權的消息,一度被國內的許多傳媒當作中國出版界有眼無珠,不識真貨的反面教材。蔡鴻君則在接受北京一家報紙說,這是由于不重視合同給內地出版社的一次“慘重教訓”。
但是,出版界的業內人士對此卻多持有不同的看法。
“隔山如隔行,”趙武平說,“一個對德語文學,對世界文學和外國文學發展史不很了解的普通讀者不能夠了解這個行業的運作邏輯。耶利內克是奧地利作家,奧地利人和瑞士人都用德語寫作,但他們寫作跟德國人用德語寫作還是不一樣的。到目前為止,美國沒有出版過耶利內克的書,英國出版了4本,法國出了9本。因此不能根據這些數字就來判斷一個國家、一個行業對某個作家的判斷和反應。”
事實上,除蔡鴻君和《鋼琴教師》的中譯者寧瑛等人之外,上海學者余匡復也在幾年前所著的《德語文學史》一書里專門介紹過耶利內克,這說明當時國內已有專業學者開始關注耶利內克。
韓敬群說,十月文藝出版社能在七年前買下《鋼琴教師》的版權,并組織翻譯,說明國內學者和出版界已經關注到了耶利內克。至于為什么遲遲沒有出版,他表示,一是耶利內克的作品文風非常獨特,語言很有個性,糅和了非常復雜的因素,給翻譯帶來相當大的難度。二是當時的文學市場平淡期早已開始,特別是外國文學的出版前景并不令人鼓舞,對一部作品的市場定位,出版社一直等待著比較成熟的出版時機。
周百義也認為,耶利內克的作品并不能被中國廣大讀者完全接受,因為她的作品文字比較艱澀,作品中對畸戀的大量描寫也不見得被國人理解。
諾貝爾,閱讀的理由?
諾貝爾文學獎的評獎過程也許是西方國家最不透明的投票程序,每年對得獎者的預測,就像是世界上最無常的猜謎游戲。瑞典學院有投票權的18名院士也一向以行事詭秘和決定驚人而聞名。
必須看到,與西方世界大多數由出版商贊助、含有促銷目的文學獎相比,諾貝爾文學獎的確顯得有些另類,它是非商業的,但也并非是純粹文學的;它并不回避自己的政治好惡,更不會考慮賣點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說,諾貝爾獎與市場經濟時代的中國出版商的目的相去甚遠。在出版商眼里,沒有賣點的文學不僅奢侈,而且危險。
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周百義介紹說,中國讀者比較喜歡現實且有情節的作品。目前國內文學閱讀環境開放很多,讀者接受圖書廣度也比以前擴大,但現代派作品還是屬于一些文學愛好者和知識分子、學者等,受眾面仍比較窄。
大多數業內人士并不否認諾貝爾獎本身便是賣點。此前曾有專業媒體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市場號召力正在下降。但是,市場號召力下降的原因不在諾貝爾文學獎本身,而是由于中國社會和文化環境、出版環境的劇烈變化。“目前的大眾媒體對文學采取一種冷漠的態度,因為文學不成為一個事件,(它)沒有娛樂的性質。”趙武平說。
在國內專業從事圖書數據調查的北京開卷圖書市場研究所通過調查發現:相比非文學類圖書中引進版占據暢銷書排行榜主流地位的情況來看,外國文學在文學排行榜中沒有形成主流,純文學作品尤其難以登上暢銷書排行榜。近六年來,進入開卷文學排行榜的諾貝爾獎得主的作品,僅有庫切的一部《恥》(2003年11月排名第29位)。
但是,諾貝爾文學獎聲名尤在,它本身就是一個賣點。“諾貝爾文學獎并不是有多么了不起,但它最起碼提醒出版界、研究界和普通大眾,讓你注意到有些作家和作品是可以關注的,”趙武平說,“它畢竟為眾聲喧嘩的時代提供了一個參照物、一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