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資源、環境、人口等問題的凸現使技術的雙刃性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技術的負面影響往往要在其應用很長時期后才顯露出來,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及其復雜性,使人們越來越難以對技術本身及其后果有直觀、明確的認識和把握。為了更好地利用技術,防止其對社會、環境等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一種新的研究首先在美國興起,即“技術評價(technology assessment,TA)”。
傳統上,技術評價作為一種分析方法,其目標是“告訴掌權者事實(speak truth to the power)”。自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以“共同發現解決辦法”或“建立對話機制”為目標的公眾參與式技術評價(Participatory Technology Assessment,以下簡稱PTA)在歐洲國家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技術評價的傳統認識。技術評價逐漸被認為是一種用來管理技術的戰略工具,而不僅是一種決策過程中客觀、中立的輸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