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蒙漢文學關系論稿》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和文化學專家扎拉嘎先生的比較文學理論著作。作者精通蒙、漢和英文,其論述文字通暢精美。這部三十萬余言純學術化的著述,經歷了長達二十幾年的打磨與推敲,凝結了一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人員的心血。
《清代蒙漢文學關系論稿》是本著的副標題,它的正題名為《比較文學:文學平行本質的比較研究》。從這個主標題思路上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是站在一個怎樣的研究角度進行文學探研的。讀過《清代蒙漢文學關系論稿》之后,我們認為,此書的主旨之一,是作者對于自己的心靈學路的確定,而這種比較個人的東西,又是那么的執著與懇切。正如扎拉嘎自己所言:文學平行本質的比較研究,也許純粹只是我個人的感覺。
現年五十六歲的扎拉嘎先生早年畢業于呼和浩特大學生物系植物生理專業本科,二十二年前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的“紅樓夢研究專業”,其研究代表著作《<一層樓><泣紅亭>與<紅樓夢>》在國內外學界產生過比較廣泛的影響。扎拉嘎先生在解讀和剖析蒙漢文學上的“紅學”之際,仿佛也像進行生物解剖那樣,一直將自己探索的刀筆深入到十九世紀最偉大和杰出的蒙古民族作家尹湛納希的創作生涯的深層,接連研究出版了學術專著《尹湛納希年譜》、《尹湛納希評傳》等。對此,扎拉嘎在《清代蒙漢文學關系論稿》中這樣寫道:到十九世紀中葉,蒙古族中又出現了一位《紅樓夢》的追隨者,他就是尹湛納希,在尹湛納希將蒙古文學推向新階段的過程中,《紅樓夢》的影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尹湛納希經常被人們譽為蒙古族的曹雪芹,這不僅因為尹湛納希在蒙古文學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而且因為他創作出一批體現《紅樓夢》精神的言情小說,即《月鵑》、《紅云淚》、《一層樓》、《泣紅亭》。
在《清代蒙漢文學關系論稿》當中,作者用文學平行本質的比較眼光,在重新審視與校準尹湛納希創作生涯的時候,進一步擴大和放寬了研究視野,把對蒙古族文學的研究和掃描,鋪展到一個嶄新的比較文學的界面上。作者認為,蒙古族文學在十九世紀的歷史變遷,是蒙漢文化交流的結晶,是在漢族文學與文化影響之下,蒙古族文學與文化精神的主體自覺重構活動。正是經過了這種自覺的重構活動,蒙古族文學才發展成為結構完整的民族文學。
(《比較文學:文學平行本質的比較研究——清代蒙漢文學關系論稿》,扎拉嘎著,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版,18.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