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靖婷
一部《臥虎藏龍》把葉錦添帶到了奧斯卡領獎臺上,樹立了他在電影業內的威望。其實在此之前,他就憑借給臺灣戲劇所做的一系列“驚世駭俗”的前衛設計而聲名鵲起。真正讓葉錦添為大眾熟知的則是他替《大明宮詞》、《橘子紅了》打造的唯美造型,也正是在這兩部電視劇中他表現出來的華美至極風格讓他飽受爭議,引發了“衣穿人”、“違背歷史”的批評。
無論如何,今天的葉錦添已成為美術指導這個行業內極少數自成一派的風格大家,乃至昆劇《長生殿》宣傳中最搶眼的明星。
中國新聞周刊:在戲劇中,演員的表演和唱功最重要,其次是導演,舞美和服裝位置不太高。為什么當年你在臺灣做戲劇時導演反倒給你充分自由?
葉錦添:我爭取(的),我很強調自己的東西。其實在沒有太大成就的時候,我也很堅定執著。另外他(導演)很相信我,才能夠說服那些演員穿我的衣服,每件衣服對于他們都是一個很大的沖擊。有不少人吵,甚至拒絕穿我的衣服。
中國新聞周刊:在有些劇中,有評價認為你的發揮有些失控,比如說《橘子紅了》?
葉錦添:這部戲我希望進行創新,電視劇比較粗糙,沒什么好玩的,所以(我想)把舞臺的觀念引入電視劇創作中。
我和李少紅(導演)覺得秀禾就是那種感覺:她被周圍壓迫著。(服裝)越絢爛越壓抑,好像人被衣服囚禁住了。
中國新聞周刊:你這么執著于自己的創作,肯定會與導演發生沖突?
葉錦添:我確實非常講究創新,導演一般會支持我。但也有受不了我的時候,說,你不要這樣搞了!我習慣面對問題,也善于說服別人用我的創意。我通常跟導演一起建立創作觀念和風格,然后把我的意見解釋給他,通過溝通使他們覺得工作很舒服。
中國新聞周刊:你一般是在導演指定的范圍內發揮嗎?
葉錦添:從來不會。當然也不是隨便地自由發揮。我喜歡把自己比作一個超級市場,我看過很多書,去過很多地方,知識庫存非常豐富。他們需要什么,我總可以滿足。我對藝術語言也很熟悉,沒什么偏好。但我會融入自己的想法,經常做得跟別人不一樣。
中國新聞周刊:你喜歡站在導演的位置來考慮問題?
葉錦添: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每個人都是導演,我最怕每個人都只是他自己的職位,只管那一部分,互相隔閡。在我搭景的時候,我對于攝影機運動、軌道位置也考慮到。
中國新聞周刊:你希望每部戲都給人留下特別深的個人創作烙印?
葉錦添:如果不影響戲本身,我希望。
我跟別人不一樣在于我會去推動整部戲。很多人問我,你服裝做得那么漂亮,會不會喧賓奪主,只看你的衣服不看戲。我覺得應該沒有形式上的東西會超過戲劇的張力,除非你做錯了。戲劇本身是最強的,它統一了各個部分。
中國新聞周刊:你現在的設計出現在不同領域,包括寫作。舞臺和影視已經滿足不了你的表達欲望?
葉錦添:舞臺和影視還是有太多限制,它畢竟都是集體性工作。寫作更自由。看了我的書,他們才知道我真正的想法。我還做時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