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李白落迫貧困。一次,李白出游經過安徽省銅陵的五松山時已日落西山,他疲倦不堪,又腹饑口渴、道路難辨,只好到小溪邊一戶農家借宿。茅屋中住著一個姓荀的老媼,土炕上鋪著破草席,屋里擺著幾只破舊的壇罐。雖自顧不及,老媼仍十分熱情地留李白住宿。當她知道眼前站著的就是大詩人李白時,更是熱情地搜尋出家中僅有的一點菰米燒成了飯,且把碗盤刷洗多遍,盛好飯再三地勸說李白食用……
李白萬分感激,他想到了韓信貧困時遇“漂母”的故事,心想,今日的茍媼不就和當年韓信遇到的“漂母”一樣賢惠慈善嗎?!韓信富貴后能以千金酬報“漂母”一飯之恩,可我如今境遇凄涼,身無分文,怎么辦呢?想來想去,決定寫一首詩來記載這件事。他略一思索,就滿腔激情地把五律詩《宿五松山荀媼家》一氣呵成:
我宿武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李白把自己對荀媼的真摯謝意完全融化在這首五律詩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