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報業日益繁榮,報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受眾從信息匱乏狀態向信息相對豐裕狀態轉變,買方市場逐漸成型,讀者對報紙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報紙版面設計進入新的發展時期——重視讀者導向、重視市場導向、重視通過版面設計的變化,促進報紙的銷售。因此,我國報紙版面近年來推陳出新、百花齊放。綜觀版面的流變,可以歸納這樣一些具有共性的特點。
一、方便讀者閱讀
采用模塊式編排,是提高版面“易讀性”的重要途徑。所謂模塊式版面,就是文章呈四邊形編排,全部獨立成塊,不與其他文章交叉。模塊式版面方便閱讀,讀者視線比較集中、穩定,不必像閱讀穿插式版面那樣,還要隨著文章繞來繞去。模塊式版面中各類文章及欄目的位置相對固定,也便于讀者查找。
文字橫排是提高版面“易讀性”的另一要訣。受書籍版式的影響,我國報紙版面很長時間采用直排文字,直到20世紀50年代,文字橫排才開始逐漸推廣,但是仍然有許多報紙設計版面時,直排、橫排綜合運用,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報紙做出明確規定,版面文字必須橫排,包括新聞標題也要如此。文字橫排也是尊重讀者閱讀習慣、方便讀者的措施。因為從人體生理學角度看,人的眼球左右運動比上下運動省力、視界更寬,所以閱讀效率比直看高。
圖表化編排也能方便讀者閱讀。現代版面設計在運用圖片、表格、圖表、新聞漫畫等版面元素時,不但有美化版面的考慮,更重要的是因為讀者對于圖表只需要感性思維即可理解,而文字處理的理解則需要理性思維。
二、突出市場“賣點”
強調頭版的沖擊力。要想從報攤上密密麻麻擺放的眾多報紙中“跳”出來,一下子吸引住讀者,報紙頭版一定要富于視覺沖擊力。由于報紙在報攤上一般是對折擺放的,因此又特別注重上半版的視覺沖擊力。20世紀90年代中期崛起的《北京青年報》,也在市場探索中發明了“三步五秒”理論,頭版版面以大標題、大照片、粗線條對讀者視覺形成刺激,讓讀者在經過報攤3步之遠、5秒以內,就能夠辨認出《北京青年報》,從而產生購買沖動。
封面化版面。報紙只有頭版,沒有封面。封面化設計是借用了雜志的包裝理念,增加導讀功能。報紙的頭版不以信息量取勝,主要承擔吸引、誘導讀者閱讀的任務。據了解,有時候報紙頭版照片選擇得好,報紙發行量可以提高幾萬份。封面化版式被不少報紙學習、借鑒,《經濟日報》在頭版開設了導讀窗口,近期又進一步對版面編排加以改進,標題的字體種類相對減少,主題與輔題的字號差距加大,從而突出主標題,并加大留白,使版面顯得疏朗、美觀。天津《每日新報》的頭版不放新聞,只有大字標題的新聞圖片,屬于導讀性質的封面。
三、顯示差異
通過報型體現差異。杭州《都市快報》最先推出了四開加長的報型,增加了半個通欄的長度。從美化角度看,這種報型更接近黃金分割比例;從讀者取向看,這種報型比較適合在擁擠的公交車上翻閱;從市場取向看,這種報型能增加廣告刊登面積等,但最核心的優勢,還是通過報型的變化,使《都市快報》和其他報紙相比具有外觀上的差異,帶給讀者不同的觀感。實踐證明,特殊的報型確實成為《都市快報》被市場接受的重要原因。
通過色彩體現差異。彩色印刷設備的普及,使報紙版面更加絢爛多彩。版面色彩除了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也被用來與競爭者形成差異。如《解放日報》頭版以海藍色為主調,報頭線是藍的,標題區色塊也以藍色為主,體現了報紙莊重、理性的特色。《都市快報》的頭版則以橘黃為基本色,顯得溫暖,除了在版面用色的差異化,也有報紙以彩色紙印刷來體現差異。2001年創刊的《經濟觀察報》采用了橙色新聞紙印刷,在清一色的白色新聞紙中脫穎而出。同時,白色新聞紙在出售過程中很容易被曬黃,讀者觀感不好,橙色新聞紙則彌補了這一缺陷。
總的看來,這些主要流派的報紙對版面已經有所發展變化,總的特點是在追求簡潔明快上趨同,而在強調個性方面趨異同。這種變化是我國報紙進一步走向成熟的表現。但是在我們為當代報紙版面不斷推陳出新而喝彩的同時,也需要保持清醒思考。我認為,目前我國報紙版面中存在著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
1.信息“通貨膨脹”:主要表現為“小題大做”。就是很小的一點事,或讀者關注度較低的“冷門題材”,或很稀薄的一點信息資源,一做就是2個版、4個版,很是鋪張。彩色版面再加大圖片或組圖,真是洋洋灑灑,可謂無微不至。如此不惜版面,詳則詳矣,全則全矣,卻不知其實際意義何在。貪大而求全求詳,貌似竭盡詳盡之能事,而實際上有效信息只那么一點點,而有用信息更是少得可憐,形成泡沫版面。
2.選題脫離實際:與信息“通貨膨脹”聲氣相通、密切相關。它主要集中在一些晚報和都市類報紙的周刊及增刊中,常常以大制作、全方位、多版面的形式推出所謂的“周末大餐”、“雙休大放松”、“假日全搜索”等,而選題往往十分“高雅”、“高層次”、“主流”,即“高大洋”。如介紹休閑方式,推出的則是星級水準的西餐、洋咖啡和出國度假的“信息大餐”;介紹健身方式,則是高爾夫球、汽車越野、熱氣球、攀巖、探險旅游等;介紹購房樓盤,則是豪華別墅、高檔樓宇……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這些版面就像是一個個富人俱樂部,或者說,這就像是專門辦給白領階層、成功人士、財富精英們看的。
3.樣式嘩眾取寵:這是信息“通貨膨脹”和選題脫離實際在版面形式上的集中體現。由于信息和題材的“先天不足”,樣式上過度追求感官刺激,使版面愈顯貧乏空洞,愈顯矯情造作。在文章編排上,追求所謂的非凡創意,版面留白過度,跳躍過大。在圖片處理上,為求視覺沖擊力和版面唯美,將無實際內容或與內容幾乎不沾邊以及絲毫無助于詮釋內容的圖片,處理得過大過多過濫。在寫作手法上,力求洋氣與另類,過于玩技巧、玩文字,使內容顯得生硬而缺乏真情。
針對上面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切實確立“三貼近”和“三性”的版面操作原則,要有從讀者本位出發的低成本理念和從提升辦報品位出發的精品理念,將報紙的大眾化和高品位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提升報紙的品位和格調。
參考文獻:
1.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傳播學概論》,新華出版社1984年版。
2.陳振平《現代報紙設計的幾個特點》,載《傳媒·思考·新世紀》,同心出版社2000年版。
3.蔡雯《對當代中國報紙版面革新的觀察與思考》,2003年10月8日新浪傳媒http://tech.sina.com.cn/focus/media caiwen/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