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道中對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的重點報道,被稱之為“典型報道”。這是大眾傳媒所必須承載的“宣傳時代主旋律、弘揚社會正氣”的媒體責任之一。與其他報道形式相比,“典型報道”也帶有非?!暗湫汀钡奶攸c和難度,如何在突出主題的過程中,規避語言表現的“假、大、空”和人物塑造上的“高、大、全”,是“典型報道”一直所面對的問題,這不僅僅是新聞報道技巧層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個問題的背后體現了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媒體如何認知“典型人物”,受眾怎樣認同“英雄榜樣”。
2004年5月,筆者作為央視新聞中心報道組成員,跟隨中央新聞單位采訪團趕赴河南登封,參與了因公殉職的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事跡報道。在這次采訪中,央視記者承擔了《新聞聯播》中四期長消息和《焦點訪談》、《法治在線》等欄目三期專題片的報道任務,采訪前,中宣部、公安部對報道基調提出了具體要求,要求新聞記者“要以英模的精神報道英?!保龅健氨苊馑茉煲粋€讓群眾仰視的英雄,真實表現一個雙腳站在地上的人民警察”,解答“任長霞為何會如此受到百姓愛戴,會有成千上萬的群眾自發參加葬禮”。由于報道的主體對象是一名已經殉職的英模,采訪中,記者需要在沒有“對話采訪主體”的條件下,以令人信服的客觀敘述表現出人物事跡的感染力。因此,在采訪報道的角度選擇、內容選取和表現手法上,央視報道組進行了這樣的設置與安排:
誰來說——在百姓的“淚光”中折射
選取最為合理的敘事角度,是所有典型報道所面對的首要問題,角度的選取也直接決定了整個報道的主題能否得到充分、自然的表現。在對圖像資料的整理過程中,記者發現,最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是在百姓眼中閃動的淚光和在群眾臉頰上滴掛的淚水,無論是在任長霞遺體告別儀式上,還是在她的日常信訪接待中,處處可見百姓質樸而真誠的情感流露,這些都有力地折射出了“立警為公、執法為民”決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以民說警無疑是再現長霞事跡、詮釋長霞精神的最好角度。在此后的采訪中,無論是表現任長霞打黑、治警還是愛民,記者都圍繞“心系民苦、情解民憂”這一角度加以報道,老百姓是一面鏡子,以“鏡語”敘事從而使整個報道具有了整體主線?!拔覀兛藓爸烊f歲,看到我們哭了,任局長也哭了”、“像這樣的公安局長,為民除害、為黨爭光啊”,采訪中,大量群眾真實自然、有感而發,在節目編輯過程中通過對這些同期聲的使用,較好地以百姓的口碑增強了報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
說什么——在“哭與笑”、“恨與愛”中表現人物情感的二元對立
在登封擔任公安局長的3年時間,任長霞共偵破了3420起刑事案件,先后榮獲了“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和“全國十大女杰”等40多項榮譽稱號。對于這樣一個事跡突出的女公安局長,應該表現人物的什么和選擇什么加以表現,是整個采訪報道的重點。
通過對任長霞生前事跡的總結提煉,記者發現人物最突出的個性特點就是“愛憎分明”,打黑除惡時的果敢,接訪助民時的真誠,形成了人物個性中鮮明的“二元對立”,這正是任長霞身上的“典型性”。無緣無故的“愛”與“恨”是沒有說服力和表現力的,因此記者在報道中側重突出了“打擊王松黑惡團伙”和“前移信訪控申室”這兩個典型事例。王松案是2001年中國十大涉黑案件之一,“以前是談虎色變,現在是談松色變”,“賠進我半輩子也要告王松”,身受王松之害的老百姓這兩句同期聲,可以看出民怨之大。在節目中,記者通過任長霞“個別村干部在調查的時候威脅群眾,查出來也要處理”這樣一句現場同期聲,表現了她“恨民之所恨”的一面,而親率200多名防暴警察沖擊王松窩點的現場資料,則真實表現了任長霞為民除害時的“勇”。王松被緝拿歸案后,當100多名群眾哭喊著“警察萬歲”時,任長霞也落淚了,這個細節畫面的使用,有力地表現了一名女公安局長外表剛強堅毅,但內心細膩溫情的一面。剛與柔、愛與恨、哭與笑完成了人性化的表現,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可親。
怎么說——在資料片段的運用中使“英者”的音容在屏幕上鮮活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不是“拔”出來的,而是受眾“看”出來的。為此,記者在敘述語言的風格上注重以客觀敘事為主,減少了主觀渲染的色彩。作為一名業績突出的女性,任長霞的事跡在生前就被媒體多次報道,這些豐富而珍貴的影像資料使利用電視聲畫優勢充分再現逝者音容成為可能。根據可使用的聲像資料,記者對節目結構進行了針對性的設置與搭構。任長霞走訪群眾、現場辦案的畫面以及大量同期聲的運用,增強了敘事的現場感與紀實感,使一位可親可敬的女局長呼之欲出。紀錄的冷靜與含而不露的表達體現了電視新聞“真實”的震撼力。音樂是觸動人們心靈的重要方式,在節目中,記者節選了公安部專門組織創作的歌曲《永恒的彩霞》,并使用人物的資料畫面替換了大量的葬禮場景,節目沒有刻意突出挽歌式的悲慟,而是在明朗與激昂中緬懷逝去的英模,延伸英雄的精神。
任長霞事跡系列報道播出后,引起了極大反響,很多群眾打來電話,表示是眼含熱淚看完節目,并肯定了人物事跡感人、可信。只有“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才能感動受眾,再現典型人物的典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