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技術和電視媒體的日益興盛發展,電視文化對于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也日益顯著,這種影響在少年兒童的成長方面表現得尤為深刻。在今天,“電視機前的一代”已經不再是個新鮮的名詞。有調查表明,電視已經成了“兒童求知、娛樂的首選媒體”。電視媒體作為家庭、學校、同齡群體之外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第四大重要因素,對他們的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電視媒體受少年兒童青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由于電視機和電視網絡在我國的普及率較高,客觀上造成了少年兒童每天接觸電視媒介的時間明顯多于網絡等其他媒介。其二,電視是以一種感性的影音方式來進行傳播的,相對于以識字能力為基礎的閱讀來說,是一種更為輕松的信息獲取途徑,因此主觀上兒童更容易接受。此外,從電視中可以獲得知識的觀念,已經成為家長、學校和少年兒童的共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他們在電視機前花費更多的時間。
然而,由于電視節目內容復雜多樣,我國大部分少年兒童的收視過程又得不到有效的節制和輔導,使得電視在扮演了求知、娛樂工具的同時,也對少兒成長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
在“電視機前的一代”的成長過程中,電視往往以“解釋世界”的面貌出現,它對少兒進行知識和觀念的輸出并對其行為產生作用力,這種作用力可以影響到他們的外在行為和內在的倫理道德觀念與認知能力。
電視對少年兒童行為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他們對電視節目中行為的仿效。少兒行為的發展、形成是通過模仿現實生活中他人的行為或大眾媒體中人物的行為,尤其是當這些行為受到表揚或獎勵時,就更成為孩子爭相效仿的對象。如果他們模仿的是一些公益節目中的人物行為,自然就可以學習到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注意儀表等規范的行為,但問題在于當前電視中的公益節目數量較少,而少兒常常會涉獵到本應專屬于成人觀眾的暴力、情愛等場景,對這些場景中人物行為的模仿,往往是青少年犯罪的誘因。據統計,美國青少年平均每年從電視中看到1.2萬個暴力的鏡頭,如謀殺、搶劫和毆打等。美國61%的兒童節目中涉及暴力。在我國,雖然沒有這方面的確切統計,但警匪片、戰爭片、涉案片、武俠片充斥熒屏,暴力鏡頭自然也不少見。值得注意的是,電視中的暴力經常被美化,被描繪成有魅力的、解決爭端所必需的甚至不受法律約束的行為,少年兒童看到這些鏡頭后不會產生對暴力的反感,反而會覺得“酷”,并進一步對其模仿。有意模仿電視、電影上的犯罪方法作案,已經成了我國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重大趨勢。另外,在無人輔導的情況下接觸電視中的情愛鏡頭,往往會造成少兒對性的錯誤理解和認識,這不僅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還會誘發青少年性犯罪。
電視對少兒倫理觀念和認知能力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
其一,價值觀念方面,電視是一種大眾化的媒體,為了調和多元化受眾的口味,它不得不擯棄一些有個性的、特立獨行的、有針對性的內容和觀點,它所體現的價值觀念是統一的、批量生產的。少年兒童的收視過程,實質上就是對這種統一的毫無個性的觀念進行接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喪失了培養自己明辨是非能力的機會,代之以對電視所傳播觀念的簡單復制。在熱門電視劇和廣告中,“成功”“財富”“理想”等名詞,被電視賦予了影像化的“標準”定義,使少兒放棄了自己理解的權利,僅僅是按照電視畫面來理解和追求。
其二,倫理道德觀念方面,電視所宣揚的一種娛樂性的、不嚴肅的倫理道德觀念,其實是在對傳統道德觀念逐漸消除,并使得道德斷層得以形成。暴力、色情等電視畫面,以及一些表現家庭倫理的鏡頭,不僅僅對少年兒童的短期行為會產生作用,長期來看,這些鏡頭還深刻影響著他們倫理道德觀念的形成,并且會影響其成年后的行為。
其三,對世界的認知方面,由于從電視中獲取信息十分輕松,不少少年兒童很大程度上放棄了閱讀這一信息獲取途徑轉而依靠電視,“獲得識字能力——閱讀——認識世界”這個經典的認知模式被推翻,兒童認識世界的速度加快了。兒童認知能力的變化,一方面使得他們可以更快更多地獲取知識和信息,更有效地學習,另一方面也使得成人世界的秘密過早地呈現在他們面前,造成了“電視兒童”的早熟傾向。由于兒童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還不成熟,認知過程的縮短往往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混亂,這對他們的成長過程也是有害的。
此外,電視所傳遞的信息有相當一部分是不準確的。以戲說劇為例,那些娛樂性質的“史實”已經造成了不少兒童對歷史的誤讀。如果兒童過分依賴電視來獲取信息,那么他們成年后將會擁有一個漏洞百出的知識體系。
立足長遠,要最大限度地抵消電視對兒童的不利影響,就應當從影響社會大環境和學校、家庭小環境兩個層面入手,調節兒童的電視收視,為兒童的成長營造一個凈化了的電視文化空間。
首先,應加強對電視節目內容的控制,從根源上減少電視對兒童的不利影響。廣電總局前段時間下發通知,要求全國所有電視臺在觀眾收視最為集中的黃金時段,不得播放渲染兇殺暴力的涉案題材影視劇,而代之以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優秀影視劇。此舉一方面是為了刺激更加多樣化的優秀影視劇的產生,一方面也可以為青少年提供一個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的熒屏。另外,“電視分級”制度也已經提上了日程。
其次,學校和家庭應該注重對少年兒童收視的調節和引導。學校和家庭應鼓勵青少年多閱讀有利于青少年成長的書籍,防止他們沉迷于電視、無節制地延長花費在電視機前的時間。對于一些電視節目內容,家長應加強對少年兒童的輔導。
電視只是一種大眾媒介,本身并無善惡。社會、學校和家庭應多與少年兒童進行溝通,指導他們合理有效地利用電視來獲取知識和信息,而不是放任他們在電視機前度過成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