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視文化對人們觀念的影響
電視是一種全方位展示生活各個層面的信息源,它再造了一個生活現實。表面上看絕對是先有生活,后有電視。但是從流行服飾到流行歌曲,從審美情趣到思想觀念,以至我們談情說愛的模式,都受到了電視文化的深刻影響。因此,電視是我們所面臨的最大的、十分重要的人文環境。如今,電視文化將更加明顯地作用于人們的思想性格和文化創造,同時也會影響整個人類社會的思想。一是人們心理距離的縮短。電視把一切遙遠的、抽象的變成近距離的具象的,而且把所有這一切變成平凡的、親切的,這將大大縮小社會各個階層之間的心理距離。以往社會上層人士,都是以嚴肅的、教誨的語言和態度出現在報刊和廣播中,但是,現如今,電視成了最有效的宣傳工具,放棄電視就等于放棄群眾,放棄自己在群眾中的影響。而當在電視中出現一個嚴肅的教導者的形象就不那么可愛了,它促使人們必須更像一個平常的自我,隨意的自我,本來的自我。這與報刊上報道、廣播中講話是大不相同的,總之,電視文化將在不斷縮小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心理距離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二是信息的多元化導致人們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在電視文化普及之前,我們對事物的認識總是靠書面知識來完成的,知道的多,見到的少;抽象的多,具體的少;從別人的“宣傳”中得到的多,從實際感受中得到的少。電視圖像的具象化特征,不斷能夠把大量文化結構推廣到社會群眾之中去,而且它還克服了過去那種語言幻象。
在20世紀,中國幾億人可以形成對毛澤東一個人的狂熱崇拜,但在如今,這種狀況就不可能再發生了。其原因便是信息時代的人們不再是單純的信息的刺激,而是復合信息的刺激,因而人們的崇拜是多元化,不再是單一的。人們可以崇拜政治家,也可以崇拜影星、球星、商界巨子、企業精英。總之人們的價值觀念形態更加豐富多彩,可選擇的余地也更寬闊。
二、電視文化發展中的負面影響
同任何事物一樣,電視文化的發展也有兩面性,在看到其對社會發展巨大的影響力的同時,也要看到其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一是庸人哲學的泛濫,在電視文化時代,很難產生深刻的思想家與哲學家。由于電視的直接性和快捷性,不可避免地對人們的理論思維能力會產生一種抑制和弱化作用,使人的思維簡單化、平面化,缺乏深刻的內涵和底蘊,容易形成一種庸人哲學的泛濫。因為有一些東西,是不可能從具象之中表現出來的。孔子、老子、司馬遷、曹雪芹、魯迅這些偉大的人物,其思維創造力和思想深刻性,不可能僅僅從具體的形象中去理解,還必須靠語言文字來補充。電視文化的泛化,容易起到消解崇高、把一切等同起來的作用。人類只要存在,就有崇高和卑鄙、道德與不道德、真誠與虛偽、美好與丑惡的差別,這種差別不是絕對的,但也是不能模糊的。一個民族失去了對這些差別的敏銳感覺,這種文化就失去了自身最起碼的存在意義。在電視文化的影響下造成的庸人哲學的泛濫,有可能進一步消解現在原本缺乏的對崇高意識的追求,對精神差別的意識。二是造成文化的“快餐化”,這使它缺少書籍、報刊的回味性,而導致速朽。由于“一次性消費”的作品大量出現,人們容易產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治學,思一舉成名;經商,圖一夜致富;從政,想一步登天。電視藝術的創作也容易流于空洞與浮華。有些電視劇,不是別墅、洋房,就是汽車、模特;不是暴力就是性欲。有些綜藝節目,充斥著歇斯底里,披頭散發,挑逗戲弄。有些娛樂節目,搞笑,媚俗,低級。有些訪談類節目,信口開河,無邊無際,花邊軼事,吹吹捧捧,“穿幫揭底”。這種虛假與矯飾,只能起到刺激物欲、膨脹私欲的作用。
三、電視文化要具備豐富的內蘊要靠電視人具備深刻的哲學意識
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水平,決定了電視文化是一種大眾的、普及的、通俗的文化這一基本特征。但這決不意味著放棄對大眾文化負面效應的警惕,更不允許低俗甚至反文化的猖獗。中國電視不僅需要強大的科學理性精神,而且必須要有充滿人文精神的價值判斷。不容否認,電視人制作了人類的另一種生存環境。通過電視人的真誠和智慧,使一種人格、一種人道、一種超越技術的人文能力,通過具象進到人們的思維,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這些都對文化技術時代的電視提出了人文意識方面的更高的要求。表現在電視文化的創造上:
一是要搞精品創作。所謂精品絕不僅是重大題材,主要還應體現在作品的人文意識、表現形式和制作質量等方面。所謂人文意識,就是對世界和人生的體驗及認識,能為收看者提供一種人文遠景和審美理想,使人的心靈變得高尚,使他的勇氣、榮譽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自我犧牲等人類的高尚情感得到深化和升華。
二是要明確基本定位。中國的電視文化,不能僅僅是“一次性消費”的“快餐文化”,還需要有所內蘊,在盡可能的條件下為廣大觀眾提供一點值得咀嚼與想象的余地。在一個仍有幾千萬人口未脫貧的國度里,電視文化注定了必須要從本質上拒絕貴族化的傾向,注定了對民族的生存狀態必須體現出電視應有的關懷,注定了必須要從多方位、多角度地說說老百姓的心里話和他們的喜、怒、哀、樂。通過新聞手段及時形象地、準確地反映社會生活,確立人民群眾在電視傳播中的主體地位,這是中國電視的基本屬性之一,也是電視文化發展必須明確的定位。
三是堅持商業性與社會性并重。電視操作中的商業性是不可避免的,不考慮商業性,電視發展就無以獲得經濟的支撐。衡量中國電視的現代化包含了經濟和人文兩種尺度,這兩種尺度反映了電視事業發展的多重合理性的沖突。中國電視的現代化必須要重視經濟尺度,圍繞事業辦實業,辦好實業促事業,不斷增強電視事業的綜合實力。同時,又決不離開人文尺度,必須實現電視傳播的全面進步,作為發展的真正內涵和終極目標。因此,中國電視要在傳播消除貧困、公平分配、大眾參與、資源節約、生態保護等方面體現出自身的文化層次和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