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風暴”在中華大地刮起,其強烈程度可說是一年更甚一年,至今已刮到了省部級高官的頭上。這種“風暴”必將對我國的政治文明建設起到巨大的催發促進作用。無論政治文明建設內容如何紛繁復雜,其根本之點還是要搞好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和人民民主,并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這一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愈演愈烈的“審計風暴”,必將有利于鞏固黨的領導、促進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
首先,“審計風暴”有利于鞏固黨的領導。其一,“審計風暴”彰顯了廣大黨員和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李金華審計長將自己戲稱為國家財產的“看門狗”和不怕開水燙的“死豬”,這不僅無損他自己的形象,反而彰顯了以他為代表的廣大審計干部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一切的良好形象。雖然“審計風暴”也揭露了一些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的不良形象,但這畢竟不是主流,因為邪不壓正,偏不概全,否則審計也成不了“風暴”。更何況,敢于揭露自己短處的黨一定是值得人民信賴的黨。中國共產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不是因為她沒有錯誤和缺點,而是因為她敢于承認并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正所謂,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其二,“審計風暴”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共權力受到了監督,使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和腐敗分子被揭露出來。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可見,權力必須受到有效的制約,否則它就一定會被濫用而產生腐敗。而“審計風暴”正是這樣一種比較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形式。另一方面,絕對完善的制度是沒有的,絕對有效的監督也是不可能的。這就使腐敗的產生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成為必然。所以在嚴格監督以盡可能減少腐敗的同時還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反對和懲治已經出現的腐敗。應該承認我們黨內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腐敗如任其盛行則政權不保。所以說,反腐敗關系到我們黨的生死存亡。而“審計風暴”可以說正是一種“反腐敗風暴”,正如李金華審計長所說的,中國國家審計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是不斷揭露和查處違反法律法規的問題,揭露和查處腐敗問題,這些年來中國審計機關的一個主要目標是,通過審計促進政府部門的權力得到制約,促進政府行政行為的公開透明,從而逐步鏟除滋生腐敗的溫床。
其次,“審計風暴”有利于實現依法治國。依法治國就是要確立法律的至高無上權威,使一切公共事務的管理都依法進行。我們曾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人治傳統比較多,而民主法治傳統比較少。在這樣一種濃厚人治傳統的影響下,我國現在要實行依法治國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可謂“路漫漫兮其修遠兮”,我們必須“上下而求索”。透視這些年在我國刮起的“審計風暴”,我們發現它至少遇到了三個方面緊密相連的阻力:
一是人治行為。既然要依法治國,使一切公共事務的管理都依法進行,那么,所有的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社會事務的管理就只能是“依法”進行而不得“依人”進行、不得“依領導人及其看法和注意力”進行。否則就不是法律至高無上而是領導個人至高無上,就不是法治而是人治。不幸的是,這種人治行為現在仍然在較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們的審計工作。全國人大常委賀鏗同志坦言:“各級的審計負責人,審計機關,都是在各級的政府領導下工作的,政府授意審計哪些部門,這個有時候可能對下面的審計部門是影響比較大的。”而山西省審計廳廳長郝志遠同志說得更加直白:“當然一個縣的縣長,如果他自己有一些什么問題,有一些什么部門和他有關,他不想讓審,這樣縣審計局就很難審的,這種問題是有的。”象這樣領導個人讓審計誰就只能審計誰、不讓審計誰就不能審計誰,顯然只是在“依領導人及其看法和注意力”審計,只是在“依人”審計。如果讓這種做法蔓延泛濫,那么嚴格“依法”審計顯然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二是法治環境缺失。審計工作,與其它任何工作一樣,要想順利進行并取得好的效果,離不開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這種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和保障。從根本上說,這種環境就是一種所有組織和個人都尊法、信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它有賴于立法但不就是立法本身,因為無論制定多少法律,如果人們不予遵循,那就仍然只是一紙空文。我國人大和政府已經制定了并將繼續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要在2010年初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這只是為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的形成準備了前提,因為這并不表明我國全體人民已經并將繼續對法律法規全部遵循,尊法、信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我國尚沒有完全形成。這就在客觀上造成了我國審計工作法治環境的缺失。
三是審計結果處理困難。全國人大常委賀鏗同志說:“現在涉及的大量的問題就是說你違規、違法,最后處理的結果老百姓沒有看見,包括我們人大這次討論的時候,許多委員都講,去年的審計,那么多問題,我們都覺得審計工作做得很好,而且今年審計出來的問題,跟去年的許多是相同的,叫做屢查屢犯,屢審屢犯,……有的人敢于這樣做,那就是因為我們后面的追查處罰還是不夠到位。”客觀地說,象這種屢查屢犯、屢審屢犯的案例是俯拾皆是的。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現在的審計結果絕大多數緣于“家丑不可外揚”的顧慮而只在“內部處理”,由“問題單位”、“問題個人”來處理“自己的問題”,必然造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樣審計部門“年年審計年年忙,按下葫蘆起來瓢”的尷尬也就成為必然了。
我們說,審計既然成了“風暴”,它就應該有能力沖破這重重阻力。而“風暴”過處留給我們的應該是大徹大悟:我們必須徹底清出人治傳統而給予法治以無上的權威;我們必須切實營造一種尊法、信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環境;我們必須以鐵一般的意志高擎法律的利劍、用司法手段對“審計風暴”所揭露的問題進行嚴格徹底的查處。徹悟之后,我們就應該立即付諸實踐。而這實踐的過程就是依法治國的實現過程。
最后,“審計風暴”有利于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隨著政治的發展,“權力來自人民、人民是權力的最終所有者”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既然如此,人民當家作主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更是政治文明的本質所在。“審計風暴”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有利于促進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
其一,“審計風暴”增強了我國公共權力運行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使人民對公共權力運行的知情權得到了更大的尊重與實現。列寧說:“沒有公開性而談民主是很可笑的。”瑞典早在1766年就制定了讓公眾了解政府活動的法規,如今除開少數涉及國防和外交機密的文件以外,所有關于政府活動的文件全都向社會公開,就連討論重大國事的議會記者和市民都可隨意旁聽。在加拿大等國,專門討論國務和政府活動的議會也堅持對公眾和社會輿論開放。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尚且如此,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過程中就更應該使公共權力的運行具有公開性和透明度,使公共權力的運行“暴露在陽光下”而不是“操作于暗箱中”。“審計風暴”就是要通過公開審計報告促進政府部門行政行為的公開透明。正如李金華審計長所說的:“審計的本質就是促進政府行為公開透明。有了這樣的審計,你不代表公眾,我就能代表公眾來把你的信息向外公布。這樣,老百姓的充分知情權才得以保障。”
其二,“審計風暴”促進了民主監督的實現,使民主監督更加有力和有效。人民是權力的最終所有者,公共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只是接受人民的委托而掌握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的。所以人民民主是對公共權力運行最有效的監督。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王朝都祈盼自己能夠“千秋萬代”,可誰也未能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政權興亡周期率”,追根溯源就在于它們實行的是專制而不是民主。因此,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跳出“政權興亡周期率”的辦法是實行“民主監督”。溫家寶同志最近在《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努力建設法治政府》的講話中也指出:“只有人民群眾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會懈怠,政府工作人員才不會濫用手中的權力。”李金華審計長說:“審計風暴”就是“要站在納稅人的角度去審計政府,因為財政收入是納稅人通過稅收交給政府的錢,這個錢怎么花,花得對不對,合法不合法,有效沒有效,都應該對納稅人有一個負責任的交代”。實際上,現在的“審計風暴”已不僅僅局限在政府范圍,它已經刮向了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這表明,“審計風暴”實質上就是要使除國家機密以外的所有公共權力運行都向社會、向人民公開,使人民對諸如“花錢”等公共權力運作的正確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可以說,“審計風暴”越猛烈,則公共權力運行就越公開透明,民主監督就越有力有效。
其三,“審計風暴”促進了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權能的發揮。在我們這么大的國家里,對絕大多數公共事務來說,人民都不可能直接管理即搞直接民主,而只能實行間接民主即代議民主。所以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僅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國最重要的民主制度。全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權能的完善、保障和發揮在很大程度上標志著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水平。應該承認,雖然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本身及其運作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但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權能由于多種原因尚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過程中必須努力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審計風暴”中,審計機關每年都要將審計報告提交人大或其常委會,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審查與監督。這在客觀上突現了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權能并促使其得以充分發揮。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離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權能的充分發揮,“審計風暴”的力度、強度都會大打折扣;而“審計風暴”的力度、強度越大,人大及其常委會權能的發揮就會越充分。兩者相互促進。
為了保證“審計風暴”對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催發促進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有三個問題必須加以強調:第一,必須深化審計體制改革,確保審計的獨立性。按我國《憲法》和《審計法》的規定,我國現行的審計體制是行政型審計監督體制,審計機關隸屬于政府,審計機關的人財物等權力均由政府掌管。可以肯定,象這樣監督主體被監督客體所控制,則監督的獨立性和有效性必定弱化。毫不夸張地說,這是我國政治中監督體制方面存在的通病。所以我們必須深化審計體制改革,將審計機關的人財物等權力獨立出來,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垂直領導體系,使審計工作不再受到其它公共權力部門的掣肘,以此保證審計監督的獨立性和有效性。第二,必須加強審計機關的自身建設,提高審計干部的自身素質。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詔而后可以詔人。只有審計機關自身建設搞好了、審計干部自身素質提高了,才能保證其有效推進“審計風暴”,有效監督其它公共權力的運行。第三,審計作為一種公共權力、審計機關和審計干部作為有著自己利益的“經濟人”,其本身也面臨著“絕對權力走向絕對腐敗”的挑戰。所以,在“審計風暴”中,我們也必須加強對審計機關及審計干部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