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的聯合國決議
《新聞周刊》 2004年6月8日
6月8日,美國和英國提交的伊拉克問題決議在聯合國安理會獲得一致通過。協議認可了伊拉克臨時政府的成立。臨時政府將在6月30日之前接管管理伊拉克的全部責任和權力,直至2005年1月選舉產生過渡政府。安理會歡迎美英在6月30日之前結束對伊占領并解散聯軍臨時管理當局。
協議認為伊拉克人民有權自由決定他們的政治未來,并對他們的金融和自然資源擁有全部的控制權,并認可了伊拉克的政治過渡時間表:2005年1月前應選舉產生過渡國民議會。過渡國民議會將負責組建伊過渡政府,并起草永久憲法。伊拉克將根據該憲法在明年12月31日之前選舉產生新政府。
包括武裝部隊在內的伊安全部隊將在臨時政府的管轄下承擔起維護伊拉克安全與穩定的全部責任。伊政府有權決定是否讓其安全部隊參加多國部隊的行動。伊政府和多國部隊將通過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等安全架構,就包括敏感性的軍事行動在內的安全問題制定政策。
安理會授權多國部隊應伊臨時政府的要求繼續駐留伊拉克,其任期將在伊拉克政治進程完成后,即憲制政府成立后結束。如伊政府提出要求,安理會將提前終止多國部隊任期。
在聯軍臨時管理當局解散后,存放石油收入的伊發展基金將只受臨時政府的支配。為確保該基金的透明使用,負責監督該基金使用的國際咨詢和監督委員會將在6月30日之后繼續存在。該委員會將增加一名伊拉克代表,其任期將在伊政治進程完成后結束。
新的前路?
《經濟學人》 2004年6月10日
在聯合國拒絕支持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后,如果你說,不到一年,聯合國安理會就將通過協議,使美國把權力移交給伊拉克政府,那么你可能太樂觀了。如果你還說,八國集團會議也會一致同意喬治#8226;布什總統關于在中東實現和平的計劃,這話聽起來簡直不切實際。但這幾天,這兩件事情都變成了現實。
不錯,美國不得不在最后一分鐘讓步。法國和德國想加強伊拉克臨時政府在聯軍政府中的權力。他們還想要一個撤軍的日期。現在他們都得到了。
伊拉克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和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的通信勾勒出了聯軍結束對伊占領后,伊臨時政府和多國部隊之間的關系。信里清楚說明,伊拉克武裝力量都將在新政府的領導下行動。
決議中提到,將成立一個由阿拉維任主席的特別安全委員會,來決定基本的安全政策,“包括運用敏感性武器的政策”。這使得伊拉克從聯軍那里獲得較大獨立性,因為他們無須受其控制,參加大規模武裝行動。而且,理論上允許臨時政府在某些情形下否決美國政府的計劃,盡管阿拉維說這種情況不大可能發生。
另一方面,協議允許聯軍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保證安全”,也可以拘捕有可能帶來威脅的人。在美國人看來,這些措施非常必要,既承認了伊拉克主權,又不危及美國人的安全。
在2005年之前,聯合國的協議都將有效。屆時,伊拉克將會進行大選,在新憲法之下,選出新政府,然后,委任托管將會被代替。這就是法國所要求的期限,它得到了滿足。
伊拉克已經產生了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似乎并非實現民主價值的理想人選。但是在短期內,大多數伊拉克人對安全的渴望更甚于民主。如果阿拉維在多國部隊的幫助下達到前者,那么,如果運氣好的話,后者也就接踵而至了。
溫和的解決方案
《衛報》 2004年6月9日
如果位于紐約的美軍司令部有一個墓穴,那它可能填滿了伊拉克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都有一個悲慘的命運,它們沒有得到國際間的共識,就立刻死于非命。
最近的解決方案可能和此前的方案沒有太大的不同。光憑這一紙決議,未必能使伊拉克變成一個外國軍隊掌控的更安全的地方,也不大可能改變伊拉克人對外國軍隊占領伊拉克性質的理解。
不過,如果最新決議能夠得以執行的話,它可能會給華盛頓關于本月底伊拉克主權移交的許諾添一點信用,在伊拉克建立穩定的主權政府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
從聯合國角度來判斷,這個協議比其他方案占到了更好的機會。法國外交部長Barnier承認,他們沒有得到所有想得到的,但已經足夠投票贊成了。德國和俄國對此也無異議。華盛頓和倫敦已經進行了四次修改。最重要的事情是,美國在傾聽。在談判當中,法國一直在爭辯其中得失。經歷了幾個月的混亂,就伊拉克下一步該怎么辦的問題取得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協議涉及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外國軍隊還該在伊拉克呆多久,二是伊拉克獨立政府在具體管理中能不能實行否決權。關于第一個問題,撤軍的日期已經定好,雖然還為期甚遠。多國部隊將會于2005年12月失去托管權,那時一個獨立政府將產生。
第二個問題是主權的關鍵,卻被敷衍了事。伊拉克軍隊將會處于伊拉克臨時政府的控制之下,這是法國的主張。而目前,他們還在聯軍的控制之下。但伊拉克臨時政府并不擁有多國部隊“敏感性武器行動”的否決權,正像最近在費盧杰和納杰夫的攻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