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時任國民黨政府副總統的李宗仁先生為廣西合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改組10周年特刊題字。一位中國近代史上的風云人物,為何在當時國共生死決戰的關頭還想到為一家煤礦企業題字?其中的緣由卻鮮為人知。
合山煤礦(今為廣西合山礦務局)煤炭資源的發現和開采始于1905年。開采后的前30年先后到合山來開發煤炭資源的劉統丞、龔政、姚寶之、任廷揚等人,均是清朝和民國棄軍、棄政從商的軍政要人。因為當時廣西煤炭資源十分缺乏,誰能把煤炭資源開發成功,誰就有利可圖并控制戰略資源,擴大勢力。第一個正式開采合嶺山之煤而得合山煤礦之名的是武宣縣劉統丞,他出任清朝的哨長、管帶、防營幫統和民國時期的中將軍長之職。他得知合嶺山有煤,便派人到溯河租借民房,雇用10多人,首次開采合山煤礦。但由于煤炭外運困難,虧損白銀4萬元而倒閉,被迫轉回軍界。繼后開采的多人,也都擺脫不了煤炭外運靠人挑、牛拉的落后方式,效率低、成本高而多次開采,多次倒閉。
1935年,合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決定擴大規模。曾參加過孫中山同盟會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并擔任過李濟深侍從秘書、廣西參議員的股東廖百工力邀朋友黃宗儒入股辦礦。黃宗儒是李宗仁的老部下,畢業于北平陸軍軍需學校,北伐戰爭時期又隨李宗仁領導的國民軍第七軍北伐,受李宗仁賞識提拔,先后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審計處長,湖北榷運局局長、廣西銀行興業銀行總經理,中將軍銜。解放后任廣西省(區)政協委員,1956年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并任梧州市民革團結委員會副主任。由于黃在軍政界朋友多、影響大,公司董事會推舉他到南寧向軍政領導匯報煤礦擴建的計劃和要求解決的問題。黃宗儒首先找到時任建設廳的黃榮華,黃榮華對煤礦發展規劃潑了一瓢冷水,說:“廣西沒有煤礦,你拿錢來開采煤礦,不如請我飲茶;開煤礦一定要失敗,還是不搞為好。”黃宗儒據理反駁說:“你武斷廣西沒有煤礦,有何根據?”黃說:“這是我國有名的地質學家丁文江說的,難道不確實么?”黃宗儒說:“丁文江只坐在汽車上考察地質,他不到荒山野嶺去察看,就斷定廣西沒有煤礦,未見得正確。”黃說:“丁文江是鼎鼎大名的地質學家,難道說假話?”彼此辯駁許久,在場的曾其新(后省政府派曾任合山煤礦總經理)、黃鐘岳等許多黃宗儒的朋友都迷信丁文江之言,附和黃榮華的意見,極力阻止黃宗儒搞煤礦。
黃宗儒得不到支持,被迫去向李宗仁和當時的省政府主席黃旭初匯報,據理力爭。他對李宗仁說:“廣西每年常在遷江、來賓兩縣一次或多次清鄉,每次臨時費用開支,少則數萬,多則10余萬。若礦開好了,百姓有工做,生活安定,誰還肯去做土匪,我借款20萬元,費用在遷、來兩地,即使公司倒閉,亦是百姓受益。”李宗仁認為黃講得有理,同意黃宗儒辦礦和借款的要求,遂令廣西銀行借款20萬元,省政府入股80萬元,另外黃宗儒自己入股100萬元,使股本增至200萬元。省政府還作保向香港魯麟洋行賒借價值70多萬元的鐵路機車及其它器材。隨后考慮到省內國防交通及輕重工業建設的需要,省政府又增加股本粵鈔360萬元,并與股商協商,于1936年11月將公司改為官商合辦,稱“合山煤礦股份兩合公司”。由省政府負無限責任,廣西省政府派曾其新擔任公司董事會理事兼總經理,使陷入困境的合山煤礦得到發展。
曾其新是廣西靖西人,保定軍官學校早期畢業生,在桂林陸軍速成學校當過教官,中將軍銜,李宗仁、白崇禧等曾是他的門下學生,后在李宗仁領導的定桂軍任要職。由于有了這層關系,他到合山煤礦任總經理后,多次找李宗仁等廣西軍政要員,解決了煤礦遇到的各種困難,使生產規模逐漸擴大。
1937年“蘆溝橋事變”后,全國人民奮起抗戰,廣西更迫切需要燃料自給,但煤礦新開礦井、修筑鐵路資金不足。適時,中國銀行總管理處主任宋子文來桂林,李宗仁便出面與宋子文協商,要求貸款偽幣100萬元,支持合山煤礦建設,以便增加產量,供應抗戰所需。宋子文答應派工程師視察后再決定。當時合山煤礦有位工程師鄺兆安,曾在赴美留學時與宋子文是同學。他得知這一情況后,利用與宋同窗的關系,向宋子文當面詳細匯報了合山煤礦的開發前景和價值。宋十分信任鄺,表示全力支持合山煤礦。隨后宋子文即令中國銀行加入一半股本,由廣西省政府和中國銀行合資接辦,投資國幣440萬元。1938年7月1日,將公司改組為“合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鄺兆安任總經理兼工程師,曾其新改任董事長,黃宗儒等任董事。接著購買船只,加緊修筑鐵路,水陸運輸并起。1941年9月,廣西第一條鐵路———來(賓)合(山)輕便鐵路全線通車。1944年,合山煤礦由原來的一個礦場發展到五個,還有一個機修廠,五層煤、四層煤齊采,平垌、豎井同開,月均產煤8000噸,規模之大為當時湘、粵、黔、桂之最。
李宗仁支持部下從商,對合山煤礦傾注的精力和獲得的成功,使他對合山煤礦具有特殊的感情,這可能是他在1948年國民黨走向敗退的時候還為合山煤礦題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