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般比較熟悉國共兩黨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后的合作關系,而對國共兩黨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前就產生并發展的合作關系卻知之甚少。事實上國共兩黨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前有過多次合作。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法租界內勒路樹德里30號國民黨元老李書城家中召開的。李書城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骨干成員李漢俊的胞兄,是同盟會的發起人之一,在國民黨中有較高的地位。李漢俊1918年從日本回國后,一直住在李書城家中。李書城傾向于蘇俄革命方式,贊同李漢俊從事建立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活動。當時,負責安排中共“一大”會場的王會悟想到李書城到外地避暑去了,房子空著,就去找李漢俊商量借用,李漢俊滿口答應了下來。于是,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共“一大”就在李書城家中召開了。
1920年12月,孫中山通過廣東省長陳炯明,邀請正忙于建黨事務的陳獨秀去廣州擔任教育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接到這一邀請后,征求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意見。李大釗向陳獨秀去信表示贊成。于是,陳獨秀將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工作交由李漢俊、李達等人負責,于12月中旬由上海去廣州,出任廣東省教育委員會委員長。
1921年8月,陳獨秀由廣州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書記,專做黨的工作。不料,他于10月4日在上海老漁陽里2號寓所被法國巡捕房的巡捕逮捕。陳獨秀被捕后,負責中共中央宣傳工作的李達立即打電報請廣州的孫中山設法營救。孫中山隨即打電報給上海的法國領事進行斡旋。兩天后,國民黨要人褚輔成、張繼出面將陳獨秀保釋出獄。10月26日,法庭判陳獨秀宣傳過激罰白銀500兩,同時交審判費100元。這筆罰款數目很大,李達只好請在上海的汪精衛設法解決。汪精衛又電請廣州政府幫忙,后來在孫中山批準下,廣東省銀行匯給上海中華銀行1000元給汪精衛,由汪精衛辦理了結案手續。
1922年1月,2萬多名香港海員在國民黨中華海員工業聯合會的領導下,為反對英國資本家的壓迫、要求增加工人工資而舉行了大罷工。共產黨積極聲援了這次大罷工。罷工開始后,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號召全國各地工會進行支援。京漢、京奉、京綏、正太、隴海等鐵路工人成立了香港海員罷工后援會。上海民眾在共產黨員李啟漢的領導下,進行籌款、游行,從而有效地阻止了英商招募新海員的陰謀。廣東的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熱情接待香港罷工海員,大力宣傳罷工運動,鼓勵海員堅持罷工斗爭。這些活動,極大地鼓舞了海員工人的罷工斗爭,有力地支援了領導罷工的國民黨和廣東政府,使罷工取得了最后勝利。
國共兩黨在1921年進行了一次軍事合作。1921年秋,孫中山在平定廣西之后,準備聯絡川軍進行北伐。而武漢地區共產黨組織為了反對北洋軍閥在湖北的反動統治,也準備聯絡川軍向駐鄂直系軍閥王占元、肖耀南部發動軍事進攻。經商定,董必武以“湖北全省自治籌備處”代表的身份,啟程前往四川聯絡。董必武和國民黨人潘怡如、朱旭東一道趕赴四川。他們坐船到巫山上岸,正碰上鄂西軍總司令潘正道和詹大悲率領的部隊。于是,董必武協助潘正道指揮部隊作戰,輾轉巴東、秭歸、宜昌等地。到9月下旬,鄂西軍和援鄂川軍由于孤立無援,彈盡糧絕,開始敗退。退到巫山后,董必武于危難之際代理鄂西軍總司令部秘書長,王守愚任參謀長,率軍在建始、夔府、施南一帶活動。不久,潘正道因交涉餉械問題去重慶找劉湘,詹大悲去廣東向孫中山匯報情況。于是,鄂西軍和施南地方行政工作就由董必武、王守愚、潘怡如輪流負責。后來,他們因四川軍閥與吳佩孚勾結而無法在鄂西立足,于1922年相繼返回武漢。這是國共兩黨黨員合作領導的最早的一次軍事行動。在這次行動中,國共兩黨黨員為實現孫中山的戰略目標而四處奔波,血戰疆場大半年。
1922年5月1日,共產黨通過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起,在廣州成功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這次大會得到了國民黨人的大力支持。在與會者中,國民黨人占多數,共產黨人次之。這次大會使共產黨第一次在全國形成了廣泛的政治影響。
國共兩黨黨員還合作創辦了上海大學。上海大學是國共兩黨黨員于1922年共同創辦的一所革命學校。它的前身是私立東南高等師范專科學校。1922年秋,學校發生學潮,教職員和全體學生討論后一致宣布驅逐校長,改組學校,最后懇請著名國民黨人士于右任擔任校長。10月23日,東南高師正式改組成上海大學。于右任到校視事后,邀請上海《民國日報》主筆、跨黨黨員邵力子擔任副校長。1923年4月,經李大釗推薦,于右任又聘請著名共產黨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鄧中夏任校務長,以負責學校行政工作。又聘請瞿秋白擔任社會學系主任,陳望道為中國文學系主任,何世禎(國民黨員)為學務長兼英國文學系主任,洪野為美術科主任。還聘請劉大白、茅盾、俞平伯、傅東華、田漢、葉楚傖、豐子愷、施存統、蔡和森、安體誠、張太雷、肖楚女、周建人、楊明軒、楊賢江、侯紹裘等國共兩黨黨員及社會名流到各系任教。學校還設有特別講座,國共兩黨的重要人物李大釗、惲代英、張繼、馬君武、戴季陶、楊杏佛、胡漢民、章太炎等都曾到該校講演。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后,上海大學師生走上社會政治舞臺,積極參加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
總之,第一次國共合作前,共產黨人和國民黨人在反帝、反封建斗爭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這種合作關系,既加速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又推動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進程,因而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