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2日,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民政局會議室內,“廣西慈善總會扶持王金菊同學赴澳門科技大學學習座談會”正在召開。參加座談會的有廣西慈善總會領導和恭城縣政府領導及縣宣傳部、民政局、公安局、教育局、嘉會鄉政府、恭城中學、縣慈善會領導和王金菊的父親、哥哥及她本人共20多人。
家住恭城瑤族自治縣嘉會鄉嘉會村豆腐榨屯的王金菊,父母體弱多病,一家五口人擠在一間房子里,王金菊放假在家時只能到鄰居姐妹家里搭鋪。家庭收入主要來源于兩畝多的果樹,由于土地貧瘠,資金投入不足,果樹收成一直不好,三兄妹讀書,都靠學校、社會扶助,她就讀中學時的費用是縣信用聯社資助的。貧困卻擋不住這個家庭的孩子們致力求學的步伐,大哥王祥坤考入桂林醫學院,二哥王友祥考入陜西理工學院,而王金菊本人在2005年高考中以642分的成績被中央財經大學順利錄取。
當王金菊手捧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對未來的憂慮。兩個哥哥上大學,已經導致這個家庭背負著兩萬多元的債務。就在王金菊還在為求學生涯是否能繼續延續下去擔憂之時,希望之門卻已經悄悄為她打開。由中華慈善總會與澳門科技大學、人民日報《人民論壇》雜志社共同發起的“澳門科技大學愛心助學”項目,經廣西省慈善總會積極爭取,王金菊獲得一個赴澳門科技大學就讀的機會。受這個項目資助的學生,就讀期間的學習生活費用全部由澳門科技大學承擔,4年共計30萬元人民幣。
當王金菊接過“澳門科技大學錄取通知書”以及1000元人民幣時,這個堅強的女孩再沒能忍住久蓄的淚水,她久久地握住了叔叔阿姨的手。就是這些手,給了她一個美好的未來,給了這個貧困家庭的希望。
恭城縣雖然是邊山窮縣之一,但是教學質量一直名列全區前茅,2005年高考,一個不到28萬人的瑤族縣,被北大錄取3人、清華3人、中國科技大學5人,全國名牌、重點大學幾乎都有恭城的學子。恭城人民尊師重教,人杰地靈。但是,經濟上的不發達一直制約著教育的發展,貧困學生考上大學卻無力支付學費的情況讓人擔憂。恭城瑤族自治縣于2005年4月成立了恭城縣慈善會。
恭城慈善會積極爭取助學助教項目,2005年7月,經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董事會同意,決定從2005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在恭城縣開展助教助學項目,三年共資助經費80萬元人民幣。近期,又爭取到香港宏施慈善基金會獎教助學項目,申請資助項目資金96萬元。
恭城瑤族自治縣慈善會會長趙新華在座談會上勉勵王金菊:知識改變命運,寒門出才子,慈善助學事業一定會帶給你們希望!參加座談會的人員,既對王金菊同學表示熱烈地祝賀,又衷心希望她珍惜社會關愛,頂住困難壓力,養成良好品德,樹立遠大志向,認真刻苦學習,早日成為國家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