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國際服裝節是濱城大連一年一度的盛會,其連帶舉辦的大連國際服裝博覽會也是服裝節活動中,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重要內容。尤其是今年的服博會更是規模空前,在星海會展中心和新建的世界博覽廣場同時舉行。40000多平方米的展覽區域里,來自日本、韓國、俄羅斯等20個國家地區以及國內23個省50多個城市,共800多家參展企業,用專業的設計、精美的裝飾把展廳布置得流光異彩、華美壯觀,用最流行、最時尚的服裝和面料詮釋著當今國際服裝、服飾的最新發展趨勢。
然而,展覽大廳中,一個僅有36平方米,布置得樸實且充滿濃郁中國特色的四個“特殊”展位,卻是“一枝獨秀”,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展品有手工繡品、手工編織的提包和掛件等種類繁多,可謂是琳瑯滿目,件件精致。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作品全都是由一些智障學校的兒童和50多家街道小廠的下崗女工制作的。展位上方一橫幅主題標語格外醒目——“幫弱勢群體,登經濟舞臺”,左右兩側各豎寫“百萬善款做基金”、“促進就業創名牌”兩個條幅,“特殊”展位無疑成為了本屆服裝博覽會的新看點。
歷年的大連國際服裝節博覽會,都是服裝企業大鱷們施展拳腳的舞臺,然而今年,一些智障兒童和下崗職工們卻有機會用他們的手工藝品,與服裝大鱷們一起搶國際訂單,這得益于大連市慈善總會和服裝博覽會辦公室的聯合幫助。同時,這也是大連國際服裝節歷史上的一項創舉。
\"與其給下崗職工和智障孩子們送錢送物,不如把他們的產品推向市場,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大連市慈善總會這個“授人以漁”的全新救助理念,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被大連國際服裝節服裝博覽會辦公室負責人得知,于是有了價格優惠的四個特殊展位。在服博會開始前,市慈善總會還特別開設了慈善展位熱線電話,面向全市征集更多的參展作品,讓更多的盲聾兒童和下崗職工參與到此次活動中來。
為了幫助這些弱勢群體提高\"競爭力\",慈善總會還專門邀請了外貿和報價方面的專家;一些富有愛心的藝術工作者也參與到了展位的設計和布置當中來;有一家翻譯公司免費提供了翻譯服務工作,方便了向外國客人介紹產品。
9月11日是服裝博覽會開展的第二天,弱勢群體展臺傳來捷報,由下崗職工陳剛制作的布貼畫被客商一眼看中,并當即訂貨一萬件。陳剛也由此成為,\"幫弱勢群體登經濟舞臺\"參展活動的首名受益者。另有一項34萬多元的訂貨合同在展覽中簽署,由欣樂社區下崗職工從枝發創辦的大連善惠發再生塑料有限公司,與大連景豪永生商貿有限公司簽下的,這也是此次展會期間弱勢群體正式簽定的首份合同。對于這次獲得訂單的產品,大連慈善總會將根據客戶的要求,投入周轉資金,幫助組織生產,培育出弱勢群體自己的名牌。
大連市慈善總會擬用由市煙草專賣局捐贈的100萬元“社區公共服務社基金”,在社區里扶持失業人員自強創業。然而,讓人驚喜的是,弱勢群體的產品竟然一炮打響,慈善“小展位”登上了經濟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