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人類發展指標已經能夠和葡萄牙這樣的中等發達國家達到相同水平,而貴州的人類發展指數剛剛超過納米比亞
12月16日,醞釀了一年半、主題為“追求公平的人類發展”的《2005年中國人類發展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
報告是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資助、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協調,由13位國內知名專家撰寫而成。報告指出,中國目前在右持續發展方面面臨的最大瓶頸是發展不均衡問題。
“不均衡的人類發展是中國凸現的國情,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這些因素對可持續的人類發展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聯合國駐華系統協調代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馬和勵說。
馬和勵表示,希望此份報告能夠為正在制定的“十一五”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供重要參考。
這份報告厚達163頁。“我們已經做了一份摘要上送決策層。”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告訴《嘹望東方周刊》。
中國人類發展指數暫居世界第85位
“人類發展報告”是聯合國開發汁劃署(UNDP)1990年啟動的一個持續項目,對人類發展的現狀進行評估是“人類發展報告”的宗旨所在。
何為“人類發展”?在《2005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的第一章中,報告定義說:“人類發展是指人的能力的提升,它更加強調全社會成員的共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這里的‘能力具有多方面的含義:健康長壽的能力;獲得文化、技術和分享社會文明的能力;擺脫貧困和不斷提高生活水平的能力。”
根據這一概念,報告引進了一個國際指標——人類發展指數(HDl)來對中國的發展作出評估。HDI是一個三項指標的加權指數,這二項指標分別為預期壽命、受教育水平(識字率和入學率)和經濟發展水平(GDP)。
根據這——報告,1950年中國人類發展指數為0.159,屬于世界極低人類發展水平。1980年為0.557,在2003年達到0.755,高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的0.694和中等人類發展水平國家的平均值0.718。同時,中國在世界各國中的排名從1991年的第101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5位,上升幅度達20%,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快的人類發展速度。
為什么關注“公平”
包括此次發布的報告,UNDP—共發布了四份中國人類發展報告。據馬和勵介紹,前三次報告雖然也有中國專家參與,但主要由外國專家主持完成,而這次則是第——次由中國方面的專家學者來主持完成是第一份純“中國化”的人類發展報告。
1997年,UNDP發布了第一份中國人類發展報告,主題為“減貧”。此后,1999年和2002年第二、第三份中國人類報告相繼發布,主題分別為“不斷變化的國家角色”和“綠色發展、必由之路”。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李實是此次報告的主報告撰寫人,同時他也是之前三份報告的參與者。
他告訴《嘹望東方周刊》,雖然四份報告的主題不同,但均緊扣當時的中國社會發展現實。“第一份報告發表時中國正在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第二份報告問世的時候,中國的經濟轉型與政府公共政策正是社會討論的熱點,而進入21世紀,環境問題也上升到了與可持續發展相聯系的高度。”
李實說,四份報告的主題變化折射出了中國社會的變遷。此次報告的主題為“公平”,同樣也切合當下的中國現實。
盧邁說:“公平問題可以說已經成為中國當前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李實則表示,“中國發展不均衡已經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瓶頸。”
基于這種共識,此次報告主題的確定并沒有費很大周折。
新“公平”觀
報告的寫作過程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對于“公平觀”的理解。
作為主報告撰寫人,李實對這種分歧印象深刻,“報告寫作中最難的一點就是把握公平的尺度和概念。”
他說,在中國,對于公平觀的理解差異很大,由于受到傳統體制和文化的影響,有的人把公平和平均主義聯系到一起,而現在有的人又認為公平就是完全按能力分配。
在激烈地討論之后,報告最終確立的社會公平觀由三方面內容構成。第一,人的基本權利和機會平等:第二,人的能力應得到提升和發展,每個公民都應該具有相應的基本保障;第三,應該承認基于人的能力差異之上的收入和財產分布的合理差別原則。
就公平觀的內涵達成一致后,報告基于實地調查以及多位專家提供的背景資料指出,中國社會的不平衡現狀存在于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性別之間及不同人群之間。
在城鄉差距方面,目前中國城市人口的人類發展指標為0.81,而農村人口的人類發展指標為0.67,僅為前者的83%。
報告顯示,不平衡現象同樣顯著地存在與東西部和不同省份之間,比如目前上海的人類發展指標已經能夠和葡萄牙這樣的中等發達國家達到相同水平,而貴州的人類發展指數剛剛超過納米比亞。
“更加有利子窮人的經濟增長方式”
此份報告的最后一章為“展望未來和政策建議”,盧邁說,這一章是報告中最費周折的一部分,初稿完成后又經過了重寫,經過幾次修改才最后成型。
不過,他對經過反復修改后的政策建議表示滿意,“寫作組盡量使每一條政策建議能夠對癥當下中國社會的一些問題,因此可操作性是很強的。”
最后成型的一攬子政策建議有10條內容:
提高人類發展水平。使落后地區的人類發展的速度快于發達地區,農村地區人類發展的速度快于城市地區;
實施更加有利于窮人的經濟增長方式。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投資于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發展條件;
投資于教育,提高人民的發展能力,
投資于健康,加強公共衛生和基礎醫療,縮小衛生服務的不平等;
健全社會保障體制,降低各類社會風險;
消除社會歧視壁壘,鼓勵社會和諧互助;
完善法律體系,建設法治社會;
改革財稅體制,實現公平分配;
政府主動轉型改革,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建設服務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