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的第二次四平大戰,我軍還沒有抗擊敵人坦克車的武器,而守城之敵的五道防線中的第一道,就是敵人在環城馬路上由坦克構成的防線(第二道防線是環城水溝,第三道防線是電網,第四道防線是地雷區,第五道防線是鐵刺網和水泥地堡)。要攻占四平,首選要掃除敵人由坦克構筑的第一道防線。
掃除敵人由坦克構成的第一道防線的任務,軍區司令員肖勁光交給了張學思的遼南獨立師來完成。張學思師長來到民工大隊,讓民工楊力實他們買柏油和麻,說要用柏油和麻,煮成油麻泥漿,去活捉敵人的坦克車,還提醒說:晚上煮油麻泥,要注意隱蔽不漏火光,防備敵人炮擊。張學思師長講完話后,民工感到很新奇,議論紛紛,對活捉敵人的成敗問題爭論不休。
楊力實和李春陽等人,想辦法到西安縣(今遼源泉市)買來柏油。大隊長孫長和便帶人去偵察煮麻油的地方。柏油和油麻買來后,獨立師派來作戰參謀,指導民工在鐵路道班地下室砌灶煮油麻。待油麻泥煮好后,在天快亮的時候,民工將油麻泥運到馬路上,在拐彎的路段,順著車轍鋪好油麻泥,在表面上覆蓋一層薄薄的干麻,成地皮色,再噴少量汽油(用以引火燃燒)。約早上六點鐘,敵人瘋狂地開了過來,車上的機關炮,無目標地亂掃射。我軍兩名爆破手,扛著炸藥包,靜靜地躲在馬路邊陰溝里。敵沖到油麻泥上,很快減慢了速度,由慢到停。爆破手迅速沖上去,將包塞進履帶里,連續兩聲巨響,火光在車底燃燒起來,煙霧騰騰,嗆得敵人盡咳嗽,機關炮成了啞巴,坦克變成了死車,三個敵人只好乖乖出來投降。活捉敵人坦克車成功了,躲在一旁觀看活捉敵人坦克車的民工非常高興。與此同時,西南區用這種方法也活捉了一輛坦克。從此,四平城里敵人的車便不敢出城挑戰了,從而瓦解了敵人由坦克車組成的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