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彭德懷司令員在朝鮮成川郡木會倉與朝中部隊首長合影。右起:鄧華、陳賡、彭德懷、樸一禹(朝)、甘泗淇、李貞、王政柱。
甘泗淇,1903年出生,湖南省寧鄉縣人。原名姜鳳威,別名姜炳坤。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黨組織派他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從那時起,他將“姜鳳威”更名為甘泗淇。4年后,甘泗淇學成回國,受黨中央派遣來到江西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獨立1師黨代表。
紅二、六軍團長征前不久的一天,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將一個個子不高、留著短發的女紅軍戰士叫到跟前,她就是時任紅二方面軍六軍團組織部長的李貞。賀龍對她說:“中央紅軍長征走了很久了,我們也要開始長征了。長征很遠很苦,我給你介紹個伴吧。他叫甘泗淇,是紅十八師的政委,是留蘇的學生,文化高,人也很正直。”李貞回答說,“長征路上這么多人,還要找什么伴嘛?他文化那么高,可我卻大字識不了幾個。再說,現在是行軍打仗,子彈又不認得人,要是我死了,他就得擔心,他死了,我也要擔心。我看還是長征以后再說吧!”
賀龍又找到了甘泗淇,說:“紅六軍團有個女干部李貞,她作戰勇敢,又會做飯,紅二方面軍女同志不多,不能錯過了這個機會呀!”不久,甘泗淇也調到了紅六軍團,任政治部主任兼代政委,與組織部長李貞在一起工作,互相接觸的機會多了,了解也透徹了。有幾次,甘泗淇還直接找到李貞長談,從談工作、談理想起,一直談到了愛情,他還幫助李貞寫了一篇總結工作情況的報道。李貞見這位知識淵博的首長這么平易近人,這么關心她的工作,極為感動。她特意做了一雙布鞋送給他,用旁人的話說,也算是定情禮物吧。
共同的工作,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語言,使兩顆心靠得越來越近了。終于,他們愉快地接受了賀老總的安排,在長征即將開始的時候,由賀龍主婚,在一個老百姓家借了一間房子,結成了情深意篤的革命伴侶。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夫妻二人又同時被授予將軍軍銜,甘泗淇是上將,李貞是少將,從此,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了第一對將軍夫婦。
令人遺憾和悲痛的是,1964年2月5日,甘泗淇60歲剛過兩個月就匆匆離開了相依為命30年的妻子李貞和他們共同撫養的20多個烈士遺孤。他留給李貞的,除了他未盡的事業之外,便是難分難舍的夫妻感情。
1990年3月11日,李貞因病在北京逝世。她在遺囑中交代:將平時節省下來的工資,一部分交黨費,一部分捐獻給宋慶齡兒童福利基金會,一部分捐給甘泗淇的家鄉湖南寧鄉縣作辦學補助,最后一次表達了她對丈夫及家鄉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