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樣的核大國經常搞核訛詐和核威懾,朝鮮這個從未顯示過核實力的小國也如法炮制。雖然平壤公開宣布已有核武器,人們卻難免懷疑這是不是真的?
被國際上稱為核問題玩家的朝鮮政府,在美國布什政府再度執政后又甩出一張兩年多來已玩過幾次的牌,于2005年2月10日由外務省發表聲明宣布無限期中止參加六方會談,還說“已經制造了用于自衛的核武器”。十天后,當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趕到平壤時,金正日又說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不想退出六方會談。
早就咒罵其為“無賴政權”的美國此番表現得十分冷漠,既無讓步許諾也未以軍事打擊相威脅,一直反對東鄰半島有核武器的中國卻不能坐視,最近積極進行外交努力讓平壤重回談判桌。幾年來被朝核問題的反覆變化都搞得心煩的人們不禁要問,朝鮮是否真的造出了原子彈呢?
平壤談核反復無常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以朝鮮想制造核武器為由威脅要進行軍事打擊時,朝鮮政府以“三沒有”作回答,即“沒有必要、沒有能力、沒有進行”核武器的研制。1994年,美國前總統卡特到平壤與金日成會談達成了核問題框架協議,美韓以出油,出糧換取朝鮮凍結核設施活動。此后,美朝關系一度改善,2000年奧爾布賴特國務卿訪問過平壤并稱贊該城美麗,克林頓在卸任前因國會反對才取消了隨之前往的計劃。
這時金正日在對外關系上可謂志得意滿,既用承諾核凍結換來每年幾十萬噸急需的糧油充饑和開動車輛,仍在進行的秘密核研究又使對手感到潛在威脅,在國際上還顯示了和緩并一度想爭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001年布什政府執政后宣布朝鮮與伊拉克、伊朗為“邪惡軸心”,使美朝重新怒目相向,金正日又重新打起核牌以解決經濟和安全兩大燃眉難題。
已進行十年“苦難行軍”的朝鮮,除干部軍人外民眾長期食不果腹,因缺乏燃油,街上車輛稀若晨星,三分之一以上的糧食和多數燃料要靠外援(自身也無外匯購買)。雖然2002年夏天后朝鮮實行設立農副產品市場和價格開放的改革,卻因基本體制不敢變動,農民生活雖有改善,城市居民特別是中下級干部和職工卻失去原有配給,一個月工資在價格奇貴的自由市場上買不到三斤肉蛋,又生新的積怨。對金正日這一“太陽家族”第二代來說,除了對華按傳統求援,打出搞核又棄核牌從美日韓爭取援助,已是繼續維系生存基礎的一大急需。
比經濟救急更大的憂慮,在于金正日在當今世界上存在著最大的不安全感。從其父由蘇軍幫助在北朝鮮執政六十年以來,全境實行了世界罕見的封閉性管制,全民劃分為三大階級和五十余個社會階層,陸續遭整肅并牽連家屬者數量龐大。朝鮮百姓又一直不許有收音機,普通人非經領導批準不得打電話,離開本郡道要開路條,靠封鎖信息保障民眾精誠篤實。南朝鮮和美國卻一直收容和援助“敵對階級”分子,近年又以叛逃的黃長燁等搭建反金的組織班底,自然構成令金寢食難安的心腹大患。
朝鮮以“先軍主義”將全國變成一個大兵營,2300萬人口中有120萬現役官兵和400萬預備役,目的是以常規武器的數量優勢威懾韓國和駐韓美軍求得安全。不過隨著以信息、電子高技術為主導的新軍事變革深入,朝鮮人民軍由中蘇援助或仿制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水平的裝備早已落伍,威懾力日益降低。能擁有核彈這種最嚇人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當于震懾美韓的一塊“通靈寶玉”,已是須臾不可放手。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這一古訓本是治國通例,如今“敬愛的指導者”卻有兩面為難之苦衷,總想兼而得之。幾年來許多國際評論家總猜不透朝鮮下一步走什么棋,對其一會兒說有核武器,一會兒說要棄核的反覆多變感到困惑。若是看透了朝鮮國家戰略的基本考量,也就會明白其核牌有正反兩面含義,目前和今后還會打下去。
朝鮮可造出低級原子彈
在國際戰略角逐中想縱橫捭闔,固然可以靠謀略,最終起作用的還是實力。自2002年10月平壤會談時朝方首次向美國代表聲稱已有核武器,不少專家對此進行了多種分析,有的表示懷疑,有的認為屬實。去年初巴基斯坦核彈之父卡迪拉·汗出售核技術給朝鮮、伊朗的丑聞敗露,此人承認他在朝鮮山洞中見到據稱是原子彈的體積龐大的炸彈。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認為朝鮮擁有兩至三枚核彈,最近美國防部麾下的情報局分析可能擁有十幾枚核彈。當然這些公布的分析數據含有對美國國會施壓的政治目的,真相未必如此。
自美國率先造出原子彈并投到日本,至今已經六十年,其制造原理早已不是秘密,國際上一般的核物理學家都能設計。不過要將其制造出來,卻需要大量原料和技術設備,并要通過試驗證實能否使用。據國際原子能機構分析,世界上具備制造核武器條件國家已有二十多個,卻只有美、蘇、英、法、中這五個核大國和印度、巴基斯坦宣布進行過核試驗以顯示擁有。以色列在1973年便裝配出原子彈,1979年同南非合作在其領土上秘密進行過一次核試驗,對外雖不宣布也被公認為有核國家。朝鮮面積狹小,雖有荒涼的北部山區可進行地下核爆,卻也會嚴重污染地下水,被國際上認為不具備本國試驗條件。世界上其它國家也不會開放領土讓朝鮮來搞核試驗,在國際海域搞核試驗更會觸犯大忌且很難驗證效果。
自然界給朝鮮核開發一個有利條件,便是當地鈾礦豐富,蘊藏量估計為3600萬噸。自上世紀60年代起,蘇聯便幫助朝鮮培訓核技術人員,目前已擁有3000多名專業技工和200多名高級科研人員。80年代蘇聯又賣給朝鮮一系列核設施,包括兩個濃縮鈾設施、一個加工成型和制造核燃料的工廠、兩座試驗用核反應堆(另有兩座目前還在建),以及可進行再處理的放射化學實驗室。有這些設施,再有科研人員,進行制造工程動轉的關鍵便是電力。
當年美國啟動“曼哈頓”計劃,將全國年發電量的2000億度中的十分之一撥出,在1945年內才造出三枚原子彈。蘇聯在擁有年發電500億的能力后撥出五分之一,也于1949年造出原子彈。朝鮮目前年發電量不足200億度,居民家晚間九點便停電,除平壤幾條主要街道外路燈也不亮,要保障核設施運轉仍很困難。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衛星又日夜偵察寧邊等地的核設施,雖然山洞里的研制和裝配看不見,外部廠房和車輛運輸的大規模活動卻逃不脫監視。雖然美方稱朝方常有違反凍結協議的小動作,并未看到大規模生產制造的跡象。從這一點看,朝鮮這些年零敲碎打式的核活動,很難造出原子彈,聲稱有此武器是意在恫嚇。
據有些專家分析,朝鮮利用積存的核燃料棒,已能秘密裝配出個別核彈。在1994年達成凍結協議之前,朝鮮已經從核反應堆中取出了燃料棒并提取了少量鈽,其數量估計在20公斤至30公斤。用這些已經分離并可以用于爆炸的鈽,可生產至少一兩枚最多五六枚鈽彈,即核領域中人稱的“貧窮的原子彈”。
原子彈有兩種裝藥,即高濃縮的鈾235和鈾礦提煉技術較低造出鈽239。美國最初的原子彈因缺乏經驗以兩種辦法并用,投在廣島的“小男孩”是鈾彈,重2噸,體積也小,爆炸當量為1.6萬噸。投在長崎的“大胖子”是鈽彈,重7噸,體積相當于“小男孩”10倍,爆炸當量還低四分之一。據美國一些專家分析,以朝鮮現有條件,最多能造出投到長崎那種鈽彈,威力也會不及。加上沒有試驗條件,這種粗糙的初級原子彈能否炸響也存在疑問。
鈽彈雖體積大運載困難,爆炸威力也不如鈾彈,其核污染卻比較厲害,又稱“骯臟的原子彈”。有人認為,朝鮮制成的核彈爆炸威力雖不大,卻能將鈽廣泛散布,其放射線對人和動物造成的危害區域會更大。若再將生化武器加在一起使用,軍事上的威懾作用仍是不可小視,若真投入使用,會對距軍事分界僅40公里的韓國“首爾”(漢城)造成大災難。
中國的麻煩大于對美威脅
此次朝鮮宣布已有核武器,美國官方和輿論的反應遠不像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那樣強烈,只是低調報道并勸說放棄,估計經幾年來的反復打交道也看透了技止此矣。日本和韓國的態度同樣冷漠,除懷疑擁有核彈的真實性外,又強調朝鮮缺乏發射投擲能力,構不成太大威脅。
有了核彈后如無運載工具,等于“有彈無炮”,因此當年中國將“兩彈”即導彈與核彈放在并重地位。朝鮮早在上世紀60年代便引進了蘇聯的“飛毛腿”近程導彈,吸取其技術后自己又增大射程,于1993年試驗成功一種改進的導彈稱“浦洞”(Nodong)導彈,在攜帶1000公斤載荷的情況下能夠打到1300公里。1998年8月31日,朝鮮宣布使用多級火箭發射了一顆人造衛星,美國稱未探測到其入軌,推測這是一枚“大浦洞”運載火箭試驗失敗,其設計能力是攜帶一噸的載荷射程達到3000公里。最近據美日韓媒體報道,朝鮮在研發射程達5000公里的導彈,然而從上次“大浦洞”試驗遭失敗的情況看,若干年內想達到這一指標都很困難,即使真能達到這一指標也只能打到夏威夷。
以朝鮮的技術條件,無力發展美、俄、中和歐洲航天局才有的可運載航天飛船的大推力火箭,其導彈最大運載只在1噸左右,體積和重量都很大的鈽彈根本裝不進彈頭。如果以飛機運載,朝鮮還沒有運載量3噸以上的轟炸機,何況那些陳舊的戰機根本突破不了美日韓技術最先進的嚴密防空綱。在此條件下,朝鮮若想用核彈攻擊美、日,只能用船只飄洋過海,在對方近海引爆,如同引發如同最近印度洋海嘯來破壞岸邊城市港口。
對于這種襲擊方式,美國自9·11事件以后已有預想,并采取一些針對初級核國家或恐怖集團的防范措施。例如美國海岸警備隊也加強對接近海岸的船只的監視和檢查,同時采取了對放射性輻射的監測,運載核彈的船只因自身輻射劑量很高易于被發現。另外,想引發一場大海嘯,一般原子彈的當量還遠不夠,需要大型氫彈的爆炸力。
根據上述條件分析,朝鮮若真想以拼個魚死網破的精神以使用核彈要脅,美國也并不太恐懼,布什政府正是由于看清了這一點才敢于態度強硬。不久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凱利在參議院便稱,即使朝鮮解除了所有核武器,美國也不會與之建立外交關系,而必須改善其人權狀況,并結束在其它領域的對抗。這一條件,等于要金正日政權的命,因為按美國的“人權”標準就要推翻現有“暴政”。根據目前的形勢發展,美日韓都認為可以拖下去,因為朝鮮的政治經濟現狀無法改善且有突然惡化的可能,對恢復六方會談的熱情也不太高。
從當前的東北亞形勢看,其實最需要半島安寧的是中國和朝鮮,繼續玩核牌對中朝兩家都不利。朝鮮得不到外援而堅持現有軍事化政策,勢必難以持久。中國迫切需要一個安定的周邊環境以抓住經濟高速發展的機遇期,更不想在臺灣問題未解決時再添一個新熱點。
在朝鮮外務省宣布已擁有核武器后,中共中央聯絡部部長王家瑞便趕去平壤并帶有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口信,反映出對此事極為關切。此次金正日的表態看來不錯,仍說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想通過對話和平解決。不過下一步的行動如何,人們還須拭目以待。當年中國因朝鮮戰爭已經嚴重影響了臺灣問題,多年來又背著援助的包袱,爭取盡快解決朝核問題,已經是中國今后處理對外關系中一個重點。
(原載香港《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