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科學家最近發出警告說,能夠使一個種族從地球上消失的基因武器有可能在5年內變成現實,原因是阻止基因武器發展的“機會窗口”正在縮小。此前,英國醫學會的一份報告稱,如果基因炸彈被研制出來,它里面可能含有炭疽熱或者瘟疫病毒,一旦識別了受感染人群的某組基因——表明某個種族的身份——那么這種基因炸彈就會被“引爆”。科學家們還警告說,生物基因武器的威脅已超過化學武器和核武器造成的威脅。
還有人說,只需幾十克超級熱毒基因武器,就足以使億萬人死于非命。究竟什么是基因武器?基因武器有什么特點?人類有沒有辦法對付它?本文對這些問題試作粗淺解讀。
基因工程與基因武器
基因工程又叫作脫氧核糖核酸重組技術。它是在分子遺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它的原理用一句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就叫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其中的道理是因為任何生物都具有遺傳性,能將生物體的一些本質特征代代相傳。生物之所以會有遺傳性狀是因為在所有生物體內都存在著遺傳物質。這種遺傳物質就叫作“基因”。而基因工程可以做到人為地使個別基因重新組合,并將這一重組的基因引入某一細胞中,使這些細胞改變原來的性狀,表達出新的遺傳性狀來。
基因武器又是怎么回事呢?在生物遺傳工程技術的基礎上,用人為的方法,按照軍事上的需要,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復制大量致病微生物的遺傳基因,并制成生物戰所用的制劑將其放入施放裝置內,就構成了基因武器。基因武器也叫遺傳工程武器,由于是用來攻擊特定人類種族,故也稱作為“種族武器”和“種族炸彈”。
基因武器的特點和種類
基因武器的特點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①有精確的敵我分辨能力,只攻擊敵方特定人種。②難以防治,有抗藥性,有傳染性。秘密施放,難以察覺;若已察覺,也很難破譯其遺傳密碼并進行有效治療。③殺傷力大,成本低廉,運用遺傳工程技術可以大量生產。④對敵方有強烈的心理威懾作用。
按照英國醫學會的推斷,未來的基因武器可能包括以下幾種。
仿制病毒。指可能通過工程技術仿制的病毒,比如曾經造成4000萬人死亡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
旨在消滅某個種族的武器。這種武器的工作原理與研究人員正在研制的基因治療方法大體相似,那就是通過受害者的基因組成識別他們的身份,然后釋放出消滅他們的病毒。
攻擊農業系統的武器。英國醫學會的研究認為,人類應更加小心恐怖分子對農業系統可能發起的生化攻擊。因為從技術上講,恐怖分子能比較容易地實施這種攻擊,同時又可能對儀器生產造成嚴重破壞。
生物調節劑。有些科學家也稱生物調節劑為“大腦炸彈”。生物調節劑是指能夠攻擊人類免疫和神經系統的藥劑,比如俄羅斯當局用于結束莫斯科劇院人質危機的芬太奴。
通過基因工程制造的炭疽熱。研究人員現在已能夠改變炭疽熱基因,這種研究也帶來新的疑問,那就是普遍使用的疫苗是否能有效預防新細菌。
合成小兒麻痹病毒。一些科學研究報告顯示,用于制造合成小兒麻痹病毒的復制手段有可能被用于合成制造像埃博拉病毒一類的病毒。
基因武器的殺傷威力有多大?
基因武器的殺傷威力極其巨大。利用生物技術制造的炸藥,爆炸力強,威力比常規炸藥大3~6倍。用生物炸藥制成的武器戰斗部,可使武器的戰術、技術性能提高一個數量級。另據報道,前蘇聯研制的一種生物劇毒物質,只要萬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只貓。前蘇軍研制的出血熱菌基因武器投入敵方水源,可使整個流域的居民全部喪生。1979年4月,前蘇聯的一個生物武器基地發生爆炸,溢出大量炭疽桿菌氣溶膠,造成炭疽病流行,死亡1000多人,影響持續10年之久。據美軍測算,倘若一枚帶有炭疽菌彈頭的“飛毛腿”導彈落在華盛頓,便可奪去10萬人的生命。世界衛生組織測算,1架戰略轟炸機對完全沒有防護的人群進行襲擊所造成的殺傷面積是:10噸生物戰劑可達10萬平方米,而基因武器的殺傷力遠遠超過生物戰劑的10倍、甚至上百倍。如果將“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O-157病毒”制作成基因武器,這些“生物原子彈”足以毀滅人類。科學家稱基因武器為“世界末日武器”,絲毫不是夸張。
為什么基因武器生產成本低?
基因武器不僅生產成本低,而且可利用的物質資源非常豐富。據統計,用5000萬美元建造一個基因武器庫,其殺傷力遠遠超過花費50億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庫。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有10多種微生物的基因組全序列已經發表,每組基因的費用僅為300元。前不久,美國的研究人員將幽門螺桿菌的序列以2200萬美元賣給了瑞典阿斯林拉公司,這種病菌能引起潰瘍和胃癌。科學家們經幾十年的努力已經證明,只要研究和破譯出物種的基因,便可以將這種基因轉接到同類的其它物種上,繁育的后代稱為轉基因動物。例如,將南美殺人蜂、食人蟻的基因進行破譯,然后把這些基因轉接到普通的蜜蜂和螞蟻上,再不斷把這些帶有新基因的蜜蜂、螞蟻進行克隆,克隆后的蜜蜂、螞蟻,都可以作為“基因武器”大量投入戰場使用。美國科幻影片《侏羅紀公園》講述的從一塊琥珀中的一只蚊子嘴里找到了恐龍的DNA,殘缺部分再用青蛙的DNA補起來,結果復活了許多真恐龍而釀成的一場災難不再是科幻電影,而是未來戰場上活生生的現實。
在100年以前,南美亞馬孫河畔的一個叫拉脫維娜的農場,曾經發生過一場人蟻大戰,300多名農場工人與長1萬米、寬5000米的南美食人蟻群激戰兩天兩夜,食人蟻群所經過的地區,動植物全被吞噬一光,地平線看不到一點生氣。如果這些食人蟻的殘忍基因被轉接到普通螞蟻上,再把它們投放在戰場,后果則不難想像。1996年10月,美國一個著名的動物考察隊在巴西的熱帶雨林中,曾經被一種變異的紅色“血蛙”和“巨蛙”包圍。“血蛙”尾巴中能噴出濃濃的黑汁,這種黑汁射入人的眼中就會使眼睛失明,射在皮膚上就引起皮膚糜爛;“巨蛙”則能食人。最后,在兩架直升機的救援下,才將7名傷痕累累的考察隊員救出包圍圈。其中一名隊員已雙目失明,3名隊員的手臂和臉部的皮膚糜爛,部分肌肉被“巨蛙”咬食。后經科學家研究發現,“血蛙”和“巨蛙”并不是地球上新發現的青蛙,而是人類已知青蛙的變種。如果這種變種青蛙被克隆后,就可能成為殘害人類的惡魔。
基因武器如何殺人不見血?
與其它現代化武器相比,基因武器具有特殊性能,有人將這些性能概括為5個字:殺人不見血。一旦有了基因武器,使用者用不著興師動眾,只需將經過遺傳工程改造的病菌投入他國領土,讓病毒自然擴散、繁殖,即可使敵方人、畜在短時間患上一種無法治療的疾病,從而在無形的戰場上靜悄悄地削弱對手的戰斗能力,而且同時還可以使基礎設施和武器裝備不受損壞。
未來可能制造出針對特定遺傳基因的基因武器,它們所瞄準的基因是敵方所特有的,如控制頭發、皮膚、眼睛顏色等性狀的基因。既能夠有效地打擊敵方,又使己方部隊免受傷害。同時,基因武器還可以作用于人體的細胞或生殖細胞,造成不育或畸形兒的出生,破壞對方人口繁育能力或加重社會負擔,從根本上削弱對方的軍事潛力。更有甚者,基因武器還可能使某一個民族失去正常智力,出現大量白癡。這類基因武器是在一些生物或微生物中移入了損傷人類智力的基因。當人們沾染上這種帶有損傷智力基因的病菌時,就會變成制造者所預想的白癡,從而使侵略者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變他民族為奴役對象。正因為如此,一些科學家對基因武器的憂慮,遠遠超過當年物理學家對原子彈的憂慮。
如何應對基因武器的挑戰?
盡管有人在從事基因武器的研究,但也有人在積極研究對基因武器的防護。據報道,有的國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對生物戰劑防護措施的研究工作,并研制出多種預防生物基因武器侵襲的疫苗。1997年,美國國防部長科恩下令,自當年起,所有美國現役軍人和后備役軍人必須按規定接種生物戰劑防護疫苗,并于2003年全部接種完畢。1998年4月,美國總統克林頓主持會議討論有關基因工程和生物技術發展與軍事的關聯。同年5月,他下令加強防生化戰疫苗和抗生素的儲備,以防可能發生的生物戰。2000年1月,美國國防部對核生化防護戰略進行調整,提出建立防護大規模殺傷性生物武器聯合計劃,改進武器系統聯合作戰能力。1999~2003年美國投入46億美元用于化學生物戰。
另據外電報道,英國已組織由軍事專家、遺傳學家、生物學家和律師組成的小組,研究種族基因武器的可能性及對策。
有矛就有盾。人類面對基因武器的威脅絕不會束手無策。
(鐘應平薦自《科學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