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喉炎
6個月至4歲幼兒感冒后易并發急性喉炎。由于小兒喉部軟骨尚未發育成熟,喉腔比較狹小,喉部發炎后粘膜充血、腫脹,容易引起喉阻塞,病情較重者還會在吸氣時出現喉鳴和呼吸困難。嚴重的患者鼻周圍發紺或蒼白,指甲發紺,出現呼吸循環衰竭。
對于急性喉炎的患兒,家長首先要減少孩子的哭鬧,以免加重呼吸困難,對于特別煩燥的孩子也可給予少量的鎮靜劑。小兒急性喉炎的治療關健是要足量應用抗生素和激素, 以消除炎癥和喉部水腫。如果患兒出汗較多應靜脈補液,也可行霧化吸入療法,把藥液直接噴在咽喉部,效果更快、更好。對于重度呼吸困難的患兒必要時應進行氣管切開術。
兒童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也是冬季兒童感冒后的多發病,多見于1~6歲的兒童。由于兒童咽鼓管解剖上的特殊性,導致鼻部和喉部分泌物及細菌等微生物容易經咽鼓管侵入中耳。而且咽部因其特殊的生理結構容易隱藏細菌和病毒,中耳與此毗鄰,易遭感染。
兒童患急性中耳炎后常常發熱,體溫高達攝氏40度以上,中耳腔的炎性分泌物可刺激鼓膜,造成耳朵疼痛難忍,較小的兒童不會訴說耳痛、耳鳴等癥狀,常表現為搔耳、揉搓耳、搖頭、哭鬧不安,常伴有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患急性中耳炎后應及時給孩子應用抗生素,耳朵里可滴酚甘油滴耳液,這種藥水有消炎、消腫、止痛作用。鼻腔里滴低濃度的氯麻滴鼻液,可使咽鼓管暢通。如果不及時治療,鼓膜因炎癥反應可能會穿孔,如果穿孔不愈合,就會形成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影響孩子的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