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為了徹底打敗日本法西斯,曾制定了一個代號為“暴雨”的直接進攻日本的作戰計劃,這一計劃后來由于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而未付諸實施。否則,它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
1945年5月德國戰敗投降,使得美英以及其它盟國能夠騰出手來,集中精銳部隊共同對付日本。6月底,美軍經過幾個星期的血戰,攻占了拱衛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防御屏障——沖繩島,為直接進攻日本做好了準備。與此同時,美國海空軍已對日本本土實施了長達數月的戰略轟炸和封鎖,使得日本國內戰爭資源瀕臨枯竭。綜合衡量,日本已經無力再戰,除了投降沒有其它出路。但大多數日本軍官,尤其是高級軍官仍決心拼死一戰,頑抗到底。在他們看來,就是老百姓全死光,也比無條件投降好。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軍方在如何結束這場戰爭上發生了分歧。有的主張繼續進行戰略轟炸,用160萬噸炸彈迫使日本投降;有的堅持海上封鎖,切斷維系日本經濟命脈的原材料來源,以此促成日本投降;而馬歇爾和麥克阿瑟將軍卻認為在有限的時間內,迫使日本投降,惟一的出路只能是進攻日本本土。最后,參聯會選擇了馬歇爾將軍的建議,制定了一個代號為“暴雨”的直接進攻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
“暴雨”計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代號為“奧林匹克”,計劃于1945年11月在日本的南部——九州島實施兩棲登陸,目的是建立海空軍基地,支援以后的作戰行動;第二部分代號為“皇冠”,定于1946年3月1日在本州島靠近東京的關東平原實施第二次大規模登陸作戰。準備執行“奧林匹克”計劃的是美第6集團軍,轄11個陸軍師和3個海軍陸戰師,共33萬多人。此外,還有大量海軍艦船,其兵力規模比諾曼底登陸的規模還大。用于執行第二步“皇冠”計劃的兵力是兩個集團軍,外加14個師的預備力量,兵力規模更大。
對于美軍準備實施的大規模登陸作戰,日本軍方也大體上做出了正確判斷,并作了有針對性的軍事部署。他們聲稱1億國民寧可玉碎,決心拼死一戰,首先準備用自殺飛機和艦船攻擊美海軍艦隊,阻止美海軍輸送兩棲登陸部隊。這些空中和海上的“神風突擊隊”共有1萬多架飛機、60多艘潛艇、2000艘快船、數艘袖珍潛艇、人操魚雷、手持地雷等。一旦美軍登陸,他們將動員一切能夠動員的力量在本土進行一場殊死的決戰,他們甚至把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婦女、兒童也動員起來,隨時準備與美軍進行自殺性作戰。
就在雙方都在為這最后的殊死搏斗準備的時候,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1945年7月16日,美國的原子彈研制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這兩座城市頃刻間被夷為平地,30多萬人傷亡。8月9日,蘇聯對日宣戰,150萬蘇軍越過中蘇邊界,橫掃日本關東軍。這一切徹底擊潰了日本人的心理防線,促使日本天皇做出無條件投降的決定。因此,“暴雨”計劃失去作用,未付諸實施。但可以想見,若“暴雨”果真降臨日本本土,其規模將是空前的,雙方付出的代價也將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