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殺性爆炸主要包括自殺性人體爆炸、自殺性車輛爆炸和自殺性艦船爆炸三種類型。作為一種恐怖暴力手段,它正在逐步向現代戰爭滲透,已經引起了各國武裝力量的高度關注。其在伊拉克戰爭中的運用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史無前例,貫穿于伊拉克戰爭的始終,對于伊拉克戰爭的進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伊拉克戰爭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戰前集結階段、交戰階段和戰后清殘階段。而戰后清殘階段又可分為兩個時期,即薩達姆被俘前和被俘后。在整個伊拉克戰爭期間,共有813人死于自殺性爆炸,2154人在自殺性爆炸中受傷。戰前集結階段共發生了2起自殺性爆炸事件,1起車輛爆炸,1起人體爆炸,共造成5人死亡;交戰階段共發生了9起自殺性爆炸事件,其中5起車輛爆炸,4起人體爆炸,共有17人被殺死,33人受傷;戰后清殘階段共發生43起自殺性爆炸事件,其中35起車輛爆炸,8起人體爆炸,共有791人被殺死,2121人受傷。在薩達姆被俘前共發生18起自殺性爆炸事件,其中16起車輛爆炸,2起人體爆炸,共有274人被殺,749人受傷;薩達姆被俘后共發生25起自殺性爆炸事件,19起車輛爆炸,6起人體爆炸,共有517人被殺,1372人受傷。其中在2003年所謂的“齋月攻擊”中,共發生了6起自殺性爆炸事件,造成102人死亡,354人受傷。
聯軍首次進入伊拉克的時間為2003年2月26日,這也是伊拉克戰爭戰前集結階段的開始時間,交戰階段開始于2003年3月20日,戰后清殘階段開始于2003年5月2日,結束于2004年3月20日,距交戰階段開始時間正好1年。
戰前集結階段:以自殺性攻擊為主題的信息作戰
在這一階段,伊斯蘭輔助者組織首先開始對庫爾德人發起攻擊;伊朗不妥協者號召巴勒斯坦自殺性爆炸者將伊拉克地區的美國部隊作為攻擊目標。2003年2月11日,伊拉克官員威脅說,一旦開始交戰,他們將進行自殺性作戰;伊拉克副總統拉馬丹也宣稱,伊拉克將部署數以千計自殺性攻擊者對聯軍實施攻擊。
2003年2月11日,本·拉丹通過卡塔爾半島電臺播放了其個人錄音磁帶,也加入到了這場以自殺性攻擊為主題的信息作戰之中,號召伊拉克人對美國部隊進行自殺性攻擊,他的這一號召得到了阿富汗軍閥古勒卜丁·希拉馬蒂亞爾的積極響應,他在2月23日也呼吁伊拉克人和穆斯林世界對美國進行自殺性攻擊。2003年3月12日,薩達姆也號召阿拉伯人加入對美斗爭,通過自殺性爆炸對美國軍隊進行“圣戰”。英國海軍在同一時間也表達了其對潛在的伊拉克自殺性艦船的關注,有關伊拉克自殺訓練營的報道也開始見諸報端,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交戰階段:伊拉克保衛戰中的自殺性爆炸
交戰階段的首次自殺性爆炸發生于庫爾德斯坦的霍拉姆爾的庫爾德人軍事檢查站。除了自殺性爆炸者之外,至少有3名庫爾德人和1名澳大利亞攝影師被炸身亡。3月21日,哈馬斯和巴勒斯坦的伊斯蘭討伐異教徒運動者也積極響應運用自殺性爆炸與聯軍進行作戰的號召,要求伊拉克人為其準備自殺性爆炸腰帶,準備與美軍進行圣戰。為了有效防止這些可能發生的自殺性爆炸事件,美國部隊不得不對要求投降的戰俘進行更為嚴格和仔細的搜查,以防止潛在的自殺性爆炸,據說伊朗海軍就曾截獲一只滿載炸藥的快艇,并宣稱該艇至少已經對4艘自殺性艦船進行了支援。

2003年3月26日,一名亡命國外的伊斯蘭輔助者組織的領導人向荷蘭電視臺透露,伊斯蘭輔助者組織的自殺性突擊隊員將襲擊美國部隊,并宣稱,他們將在庫爾德人居住區進行重大的自殺性攻擊,包括真主黨在內的一些外國支援人員也正在趕往伊拉克的途中,準備與聯軍展開自殺性作戰。
對于美國部隊第一次較為成功的自殺性攻擊發生于2003年3月29日的納杰夫,4名美國士兵在這次自殺性車輛爆炸中死亡。在此事件之后,伊拉克領導人立即宣布,這只是其“常規軍事政策”的開始。攻擊者死后被薩達姆授予兩枚獎章,這使得有關自殺性爆炸的信息作戰進一步升級,并在3月30日受到了伊斯蘭討伐異教徒運動者的積極響應,他們在以色列蘭特亞進行了類似的攻擊,造成49名以色列人受傷,并將其稱為“巴勒斯坦人民送給英勇的伊拉克人民的禮物。”中東和其它一些地方的伊斯蘭教領導人、網站和報紙也紛紛發出了加入討伐異教徒運動的號召,鼓勵“圣戰”者以自殺性爆炸的形式支持伊拉克人民保衛伊拉克。
2003年4月13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巴格達的一所學校發現了大量的自殺性爆炸背心。這種背心,裝有塑膠爆炸物和用于殺傷人員的鐵珠,并宣稱這些背心是由與阿拉伯突擊隊有關的準軍事人員藏匿的,并發現了有關自殺性訓練及募集自殺性爆炸者的證據。
交戰階段的自殺性爆炸的規模和復雜性相對較為有限。其攻擊的目標也大多指向聯軍的護送隊、縱隊和檢查站。雖然交戰階段的自殺性爆炸的軍事意義并不大,但它卻引起了聯軍對于部隊防護的關注,也是后來暴動中自殺性爆炸的先驅。
戰后清殘階段:支持伊拉克暴動的自殺性爆炸運動
在這一階段,自殺性爆炸的勢頭更加兇猛,共發生了43起自殺性爆炸事件,造成了許多人員傷亡,其所選擇的攻擊目標也更加廣泛,除了一些重要的戰略目標和美軍事目標外,也開始將意大利卡賓基地、國際紅十字委員會、伊拉克警察、什葉派宗教集合點、政治人物、外交場所,如約旦和土耳其使館及聯合國設施,列為攻擊目標。同時,其進行自殺性爆炸的協作性也進一步增強。
該階段的第一次自殺性爆炸發生于2003年8月7日,是一起對約旦使館進行的自殺性卡車爆炸。發生于交戰結束后的這起爆炸事件標志著支持伊拉克暴動的自殺性爆炸運動的開始。8月19日,聯合國位于巴格達的指揮部受到了裝有簡易爆炸裝置的卡車的自殺性攻擊,25人死亡,100人受傷。很明顯,其目的是要破壞公眾和國際社會對于美國重建伊拉克的支持,這次攻擊對于聯合國在伊拉克開展工作造成了嚴重影響。為了進一步破壞美國聯盟的穩定性,暴動者在9月22日對聯合國在伊拉克的設施進行了再次攻擊。
以破壞聯盟為目的的自殺性爆炸顯然是從齋月開始復蘇的,因而又稱“齋月攻擊”,開始于2003年10月26日,結束于11月24日,共制造了6起自殺性爆炸事件,其中2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和戰略價值。10月27日,自殺性爆炸者攻擊了國際紅十字會駐伊拉克的辦事處,同時,還對伊拉克5個警察局發動了攻擊,僅在對警察局的攻擊中就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傷。11月12日,位于拉色瑞亞的意大利卡賓基地也遭受到了自殺性爆炸襲擊, 31人死亡,80人受傷。這些攻擊使得許多非政府援助組織的人道主義活動不得不被取消,在世界范圍內激起了關于聯軍部隊是否應該存在于伊拉克的政治大討論。同時,什葉派宗教領導人、清真寺和圣地也遭受了自殺性攻擊,使人們逐步喪失了對聯軍重建伊拉克計劃的信心。
在這個階段,自殺性爆炸開始越來越多地被當作刺激暴動的工具,其復雜性進一步增強,開始使用威力更大的炸彈和燃料油輪,尤其是棄道義于不顧,使用救護車和警車作為載體進行自殺性攻擊。其中一些外國的討伐異教徒運動者似乎也在這些攻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伊拉克在戰前所進行的信息作戰似乎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一些報導表明,本·拉丹國際伊斯蘭陣線的車臣恐怖分子、巴基斯坦人、沙特阿拉伯人以及約旦人都參與了這些自殺性爆炸行動。
正如《洛杉磯時報》的報道所提到的,暴動者具有綜合運用戰術、戰略和情報戰的高超藝術,其所進行的自殺性爆炸所具有的復雜性日益增強。并指出:“自殺性爆炸者是戰爭中最為危險,最不可捉摸的因素,很多出生于國外的伊斯蘭異教徒討伐運動者成為了暴動者用于進行精確攻擊的武器,對于美國在伊拉克的指揮部進行了自殺性爆炸攻擊,打擊了位于拉色瑞亞南部的意大利軍事警察指揮部。”
2003年11月29日,媒體詳細報道了基地與伊拉克暴動者的聯系,認為伊拉克已經成為基地組織進行全球暴動的中心,他們正在歐洲為伊拉克募集作戰人員。2004年2月初,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的伊斯蘭教領導人同時宣布,進行“圣戰”是所有伊斯蘭教徒一項義不容辭的宗教義務。截至2004年2月29日,伊斯蘭異教徒討伐運動者有關自殺性爆炸的訓令已經“深深地根植于傷痕累累的伊拉克”。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預見,自殺性爆炸在一定時期內仍將是聯軍重建伊拉克所面臨的重大威脅和主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