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6日凌晨,激烈的槍炮聲打破了諾曼底的寧靜。英美盟軍開始了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霸王”行動。盟軍2000多艘艦船、幾十萬人在軍隊和萬余輛軍車、坦克在飛機的掩護下沖向海灘。一時間,諾曼底海灘炮聲震天,彈片橫飛。
經過艱苦奮戰,下午,盟軍占領了灘頭陣地。為進一步擴大戰略陣地,盟軍乘勝追擊,繼續向靠邊國縱深發起進攻。此刻,德軍也調集了大量裝甲部隊向盟軍展開反撲。
f05zwdB+VqLyidswKjizHRQpDqwl3Jv+8OC1W3fqE6w=69415-1586396686-0-742444749fad2da24f4835223d058d5d\" hspace=\"15\" vspace=\"5\" align=\"right\"
德軍的裝甲鐵流向盟軍滾滾而來,盟軍壓力驟增。經過長時間激烈戰斗,盟軍已是彈藥匱乏,急需補給!
黃昏時分,天空傳來陣陣轟鳴,成群結隊的盟軍軍用運輸機滿載彈藥飛了過來。透過朦朧的暮色,負責此次空投任務的運輸機大隊指揮官眼前一片模糊,根本看不清地面的情況。心急如焚的他慌亂中竟然沒有與地面部隊用無線電聯系就命令空投,結果投錯了:運輸機下面不是盟軍陣地,而是德軍的縱深陣地!
此時,德軍裝甲部隊剛剛開過這個地帶正準備展開隊形向盟軍發起沖擊。他們頓感莫名其妙,搞不清為何身后突然會有這么多的降落傘從天而降。德裝甲部隊的指揮官則是心中一驚。憑多年的作戰經驗,他認為盟軍肯定已經發現了裝甲部隊的行動企圖,特派空降部隊切斷后路,好與灘頭部隊形成內外夾攻態勢,一舉殲滅裝甲部隊。想到這兒,這位指揮官冷汗直冒,大叫一聲:“不好,我們被包圍了,趕快撤退!”那些驚惶失措的德軍坦克兵一聽“撤退”,頓時亂成一團。德坦克互相撞擊,自毀不少。
很快,德軍裝甲部隊在慌亂中全部撤走了。盟軍運輸機投下的彈藥箱在德軍的陣地上靜靜地躺著,耐心地等待著盟軍到來。
盟軍指揮官的不冷靜導致空投錯誤,幸好有“經驗豐富”的德軍指揮官自作聰明,妄加判斷,把彈藥箱當成空降兵,盟軍的這場損失才得以挽回,并因禍得福,靠彈藥箱而不費一槍一彈便擊退了德軍。
彈藥箱之所以能成為退敵的利器,要“歸功”于兩位糊涂的指揮官,但這樣的幸運畢竟不多。在殘酷的戰場上,指揮官必須保持沉著冷靜、遇事不驚,否則匆忙慌亂而處置不當,造成的后果多是貽誤戰機甚至招致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