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中,美國和中國第一次發生正面沖突,結果令美國感到意外,在戰爭后期,美國就開始重新評價中國的實力和位置。因此,來自中國大陸的情報越來越重要。20世紀60年代,為了遏制中國發展核武器,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向中央情報局下令,嚴密監控中國的核計劃。中情局經過一番研究,決定使用搜集情報的王牌——U-2偵察機。
U-2偵察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美國情報機關專門研制的高空偵察機,是一種單座單發長航時高空戰略偵察機,是當時最先進的偵察機。1955年試飛,1956年開始裝備部隊,主要類別為A、B、C、D、R、S型。主要用于執行戰略或戰術的照相和電子偵察任務。機長15.11米,機高3.96米,起飛重量7384千克,最大飛行速度804千米/小時,最大升限2.134萬米,航程4180千米,機載設備有:8臺照相偵察用的全自動照相機(能全天候工作且分辨率高)、4部實施電子偵察的雷達信號接收機、無線電通信偵收機、輻射源方位測向機和電磁輻射源磁帶記錄機等。它攜帶的3.5公里長的膠卷能把寬200公里、長5000公里景物拍攝下來,沖印成4000張照片。它只要飛12次就能拍攝整個美國,而且連地面上報紙的名稱都可以辨認。所以該機雖然飛行可靠性差,卻深受中情局喜愛,而且得到不少“雅號”,如“神秘女郎”、“黑衣女諜”、“蛟龍夫人”等,也有人管它叫“黑寡婦”。
“黑寡婦”盡管能力超強,但也有不足。為追求高速,U-2偵察機的凈重僅一點幾萬磅,機體為鋁合金銅,缺乏強勁的結構支撐。機身外殼僅5毫米厚,加之機翼設計未徹底擺脫高空浮力不夠的力學結構的束縛,飛行員在高空稍有不慎就可能命喪九霄。美國人不愿冒這種風險,于是中情局在1958年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由美國出飛機,讓蔣介石的飛行員駕駛。
1958年春末的一天,美國中央情報局駐臺北辦事處主任克萊恩回國接受情報任務。上司向他透露了一個核心機密:中國正在甘肅、青海或新疆研制原子彈。為此,中央情報局經美國總統批準,準備利用臺灣飛行員駕駛U-2偵察機深入大陸內地拍攝照片,監控中國大陸原子彈和遠程導彈的發展過程。克萊恩接到命令后,馬上同臺灣“國防部長”俞大維聯系。俞大維認為美國人關注的大陸核計劃情報對臺灣沒多大用而不愿合作,克萊恩只好去找蔣經國。當時任臺灣“國防會議秘書長”的蔣經國聽了克萊恩的介紹后,對美國的合作計劃很感興趣。其實,蔣經國更關心的是大陸內地的動態,因為蔣家一直沒有放棄重返大陸的企圖。于是他同意了美國的合作計劃,但要求必須分一部分情報給臺灣。克萊恩當即表示可以留用一些美國不需要的情報。蔣經國馬上報告蔣介石,蔣介石當即批準了這一合作計劃。
計劃批準后,雙方立刻在絕密狀態下開始運作。臺“空軍作戰署長”雷炎鈞奉命到桃園、新竹、嘉義和臺南等基地挑選了12名飛行員到沖繩美軍基地接受體能、生理、心理測試,最后選定6人赴美受訓。1962年初,一架美國巨型運輸機為臺灣送來了蓋著蒙布的神秘客人,隨U-2到達的還有幾十位美國專家,加上在美國培訓學成歸來的飛行員,組成了臺灣的U-2偵察中隊,對外稱“第35氣象中隊”,隊徽是一只黑貓,所以人們就稱這個中隊為“黑貓中隊”。“黑貓中隊”名義上隸屬臺灣“空軍總部情報署”,實際上是由美國人直接控制。飛機的維護、看管都由美軍負責,停放U-2的機棚,連臺灣空軍的聯隊長和大隊長都進不去。
針對中國大陸的核工廠和核試驗場均分布在西北部,距臺灣有幾千公里航程,如果飛機中途發生故障,根本無法返回臺灣基地。為了增加U-2出航的保險系數,美蔣雙方曾要求泰國和印度各提供一個供U-2起降的機場,但遭到拒絕。“黑貓中隊”只得從桃園基地起飛。
當時我方早已查明美蔣勾結進行高空偵察的陰謀,但U-2偵察機的飛行高度卻令解放軍空軍各類殲擊機望塵莫及。在總參謀長羅瑞卿的主持下,我方多次召開防空系統領導人會議。在仔細研究U-2的飛行路線后,發現它們在1962年上半年的11次飛行中,有8次經過南昌,每次都趁我方沿海空軍殲擊機換防時進行。摸清了這一規律后,中央軍委決定將擁有“薩姆-2”地對空導彈營以“地質打井隊”的名義在南昌布陣,撒網捕殺“黑寡婦”。在空軍導彈部隊某部2營到位后,就拋出誘餌,引蛇出洞。
1962年9月9日清晨6時,臺灣空軍飛行員陳懷駕駛著U-2高空偵察機從桃園基地起飛,經福州沿鷹廈鐵路,不可一世地向南昌直飛而來。他沒想到這一切已被我軍的多部雷達緊緊鎖定,在南昌機場的地空導彈部隊隨即進入臨戰狀態。8時32分,隨著在南昌導彈陣地等候的導彈營營長岳振華的一聲“發射”令下,3枚導彈旋即離地起飛,導彈不偏不倚,與陳懷駕駛的U-2在高空中相遇,“轟、轟、轟”的三聲巨響后,U-2高空偵察機冒出黑煙,如斷了線的風箏飄落下來,飛行員陳懷趕緊啟動逃生裝置,無奈被飛機殘骸擊中,落在了離南昌市區18公里的羅家集崗下村附近的稻田里,在落地時已奄奄一息,后在送往醫院搶救的途中死亡。羅家集崗下村村民付全根在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記憶猶新。當年,他剛剛出門,準備去稻田放水,三聲巨響和飄下來的飛行員著實讓羅家集附近的村民頗感“新鮮”。那天是星期天,所以一下子不知從哪里冒出了許多人,都跟著飄行的降落傘奔跑。付全根追了1公里,才在一塊稻田中追到了剛剛落地的飛行員。他看見飛行員身上還掛著大大的降落傘,飛行員頭部被飛行帽和眼鏡包裹著,身穿一件料質很好的翻毛皮夾克。由于當時圍觀的人很多,他隱約看見那個躺在稻田中的飛行員身材高大,躺在那里一動不動。江西省政協《文史大觀》雜志社的涂蘇中稱,由于工作原因,他也曾對那次事件進行過專門的了解。那天,他正好走在瓦子角,突然就聽見天空中傳來三聲巨響,感覺房子都震動起來。抬頭張望時,他看見天空中一條弧形的煙霧下,一個看過去只有米粒大小的物體從高空中慢慢向下飄落。就在滿街人都在為巨響愕然時,不少拉著警報的車輛向東南方向駛去,車上坐著全副武裝的民兵。在這些車輛的后面,很多人騎著自行車猛追。
當天下午4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江西省省長邵式平和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白棟材等到現場視察,并聽取有關人員匯報。隨后向中央作了匯報。為慶祝首次擊落U-2高空偵察機,9月15日,首都各界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慶祝大會。毛澤東、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南海聽取了導彈營營長岳振華關于擊落U-2高空偵察機的匯報后,中央軍委發布導彈營榮立集體一等功的嘉獎令。同時,將在南昌上空的這場空戰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史上的模范戰例。
這事發生后,美國政府做賊心虛,慌慌張張地趕忙出來宣稱,這架飛機不是美國的,是蔣介石集團從美國洛克希德飛機公司購買的,妄圖以此證明這一事件同美國無關,抵賴美國蓄意侵犯中國大陸領空搜集軍事情報的罪責。但美國政府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虛假表白,是騙不了任何人的。誰都知道,臺灣的U-2偵察機全部是由美國控制,直接為美國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服務的。這種飛機的供應、維修、使用和指揮大權也完全操縱在美國手中。駕駛這種飛機的蔣軍飛行員,名義上直屬蔣軍空軍情報署,實際上一切行動,全由美國情報機關控制掌握。
當時,我方對如何擊落U-2偵察機守口如瓶。臺灣及西方的軍事專家和新聞記者一直在挖空心思地刺探大陸是使用何種武器擊落U-2偵察機的。國外許多人對我國軍隊能擁有擊落U-2偵察機的能力和手段也持有懷疑態度。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外國記者提出這個問題,外交部長陳毅幽默地說:“我們是用木棍捅下來的。”
后來,“黑貓中隊”駕駛的U-2偵察機在江西上饒、福建漳州、內蒙古薩拉齊、浙江嘉興屢屢被擊落,失望的美國宣布暫停與蔣介石的合作。中情局也暫時將搜索情報的行動改在地面。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自1962年以來,共擊落5架U-2偵察機。它們有的是從高空來的,有的是從低空來的,有的是白天來的,有的是黑夜來的,但不管他們運用什么自以為巧妙的辦法,都沒有能逃脫被擊落的命運。我們的導彈部隊一次又一次向美國和臺灣空軍人員證明:竄擾中國大陸、探聽情報是不會有好下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