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暉企業發展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暉公司),對中國直銷業發展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十多年以前,日暉公司便已是中國最早被批準合法經營的直銷公司之一,并取得了不斐的業績。盡管1998年后,日暉公司逐漸淡出了直銷領域,但日暉公司近期來的一系列舉措,卻著實讓業界人士吃驚不已:2004年底,日暉開始重新現身,在香港召開了第一屆專賣店加盟招商大會(中國)。此后,日暉開始動作頻頻,首出重頭戲便是“千店計劃”——在中國內地開設1,000家專賣店;2004年,日暉接連成功并購江蘇虹雨集團和吉林華良藥業有限公司等;2005年4月13日,日暉在上海召開新聞發布會,日暉集團總經理道格拉斯宣布,以“千店計劃”重新拉開內地市場序幕……
面對日暉公司這一系列氣魄非凡的經營手筆,業界不禁感到了一絲困惑,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日暉公司,使其在市場上表現出如此的強勢?
筆者認為,除了日暉自身優勢之外,最主要的,是其務實之心……
從歷史看:1994年,跨國集團公司日暉就進入了中國內地市場,成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直銷公司之一;1996年成為國家首批核準直銷經營的41家企業之一;1998年成為國務院批準轉型經營的十家外資企業之一。但1998年,申請轉型的直銷企業何止十家?從中,可反映出政府和市場對日暉的認可,而政府和市場認可企業的標準,便是合法經營、操作規范、服務到位。
從投資力度看:1998年轉型后,由于當時各類非法傳銷活動給直銷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而轉型經營又是一個全新的經營方式,存在一定風險,日暉不愿讓經銷商承擔此風險,因此決定暫時在中國內地停止一切直銷經營活動,并漸漸淡出了業界的視線。但日暉堅信中國內地會重新開放直銷市場,所以,在此期間,日暉通過在中國各地展開的一系列投資和資產整合動作,為重新啟動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日暉集團在中國內地的投資總額累計已接近5,000萬美元,并相繼成立了江蘇日暉虹雨化工有限公司、日暉日用品化工(仁化)有限公司、北極海保健品(仁化)有限公司、吉林日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暉藥業有限公司等。同時,日暉集團將把亞太區總部遷至上海,日暉(上海)申請更名為日暉(中國)有限公司。日暉在中國市場投資如此巨大,也意味著其退出成本極其高昂。這也能反射出日暉對中國內地市場的信心和長期經營的決心。同時,日暉公司的所有投資,基本上都用于硬件建設,而不是流于表面的炒作。
從市場動作看:通過一系列的投資和并購,日暉公司已經完全擴充了自身的產業線,構建起了全新的發展平臺。而在中國市場,“看得見摸得著”,“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是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所以,日暉公司經過調查研究之后,重新制定了企業的經營策略,推出了以“千店計劃”為核心的“專賣店+推銷員”的銷售模式。目前,日暉公司已在吉林、江蘇、廣東等地區建立了多個生產基地及研發基地,建設了遍布全國的店鋪體系,專注于產品銷售及為顧客服務,這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極大地提升了日暉公司的市場競爭力,也極大的方便了消費者。
從企業形象建設看:日暉公司一貫很重視品牌的建設。為打造誠信企業、維護良好公眾形象,日暉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務實地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組織實施了一系列社會公益活動,這些舉動充分體現出了日暉作為企業公民一分子所應具備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也贏得了消費者的支持和信賴。
從合作對象看:企業的高速成長,除了內在的修煉,還需要外力的推動。日暉公司在自身做出努力的同時,并沒有固步自封,它一直在積極地與專業的顧問公司進行合作。這樣的顧問公司擁有一流的專家團隊,無論對市場還是政策都有獨到的研究,具有高度的智慧。這樣的專業顧問公司,能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有效地推動日暉公司的發展。
日暉公司在中國內地市場的作為,顯示出了日暉的務實誠信,顯示出了日暉永續經營的決心,也顯示出了日暉高層的智慧。而這,也是日暉企業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的核心所在。在競爭日趨殘酷的市場經濟格局下,日暉的生存、發展之道,無疑具有十分現實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