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成功的音樂人,發行過多張音樂專輯,得過世界傳統音樂大獎。他也是久經沙場的商人,盡管商場的經歷并不像做音樂那樣如魚得水,但他始終充滿信心地堅持
46歲的王森地是一個很溫和的人。中等身材,米色的休閑裝隨意得體,臉上的笑容有點靦腆。
作為第一個獲得“世界傳統音樂獎”的中國人,他既沒有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姿態,也沒有滔滔不絕的過分張揚,始終語氣平和。
“經商純粹是一種偶然。”王森地笑著說。學音樂出身的他,1985年從臺灣到大陸經營印尼“迦姆”生物有機肥至今,已經整20年。像大多數臺商一樣,他經歷過種種挫折和困惑,甚至一度停下來,但他始終堅信,“大陸的農業是一塊巨大的市場,不能輕易放棄”。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
王森地有件高興的事兒。
前段時間,他去了一趟新疆,和當地政府敲定了一項關于棉花增產的合作:如果能讓棉花增產10%,那么新疆會拿出幾百畝土地跟他做試驗。雖然在記者看來,這不過是雞蛋換糧票的買賣,但王森地卻非常滿意,“過不了多久,幾千噸有機肥就要從濟南的工廠運往新疆了”。
“難道一個新疆就讓你滿足了?未免有點保守吧!”記者開玩笑地問。
“說實話,現在開拓市場時挺小心翼翼的,以前被假冒弄怕了。”這番話是王森地對曾經失敗的一種感嘆。
剛來大陸時,20來歲的王森地沒有太多的經驗可言,但他認準“好質量的產品就會有好的市場”。當時,國家規定一體肥料必須試驗3年才可以投放市場,而王森地一狠心試驗了5年,他就是想證明“迦姆豐收”是好的產品。
5年的試驗結果讓王森地很有底氣,這種以有印尼“國寶”之稱的“迦姆”為原料的生物有機肥證明對農業有很大的幫助,所以,他開始盤算如何開拓市場。“當時,我在中央電視臺和很多主流媒體都打了廣告,還請中宣部幫忙組織‘三下鄉’進行推廣,后來中華工商總會也給了很大的支持。”王森地一邊說一邊努力地回憶細節。
事實證明,王森地的市場運作很成功,這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可謂是大手筆了,所以,1990年的銷售額就達到5000萬元。但是,就在他準備擴大生產規模的時候,接下來所發生的是他沒有預料到的:廣告打的多了,“迦姆豐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仿冒也馬上跟來了。“哇!我當時被嚇了一跳,仿冒的怎么這么可怕!”王森地的表情似乎又回到了當年,“他們印的包裝和我的一模一樣,但里面卻不是我的產品。”無形中,廣告給仿冒鉆了空子,讓王森地損失慘重。
“之后呢,你們怎么應付的?”記者問道。
“停下來!而且一停就是3年,接著又抓了2年的仿冒。”
“5年的時間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
“遇到這些假冒我都不知道怎么處理。其實也不能埋怨市場,只是自己不太會經營。”王森地把這次失敗看得很開明。
與很多較早進入大陸的臺商的經歷相同,由于不熟悉大陸的環境,一開始走的并不順利。“雖然這些年走了很多的彎路,但也學到不少的經驗。如果現在有臺商跟我合作,他們一定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風險。”王森地靦腆的笑起來。
坐下來什么都可以談
有過失敗的教訓后,王森地開拓市場時自然很小心,既不要求規模太大,也不希望把面鋪的很寬。現在,他的戰略就是分區域一步一步地做。所以,為何只瞄準新疆也就不難理解他的用意了。
事實上,能夠借此打開新疆這個全國最大的棉花產區的市場,對于王森地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收獲。
棉花的增產一直是新疆當地政府最關心,也是最頭疼的問題。王森地去新疆的時候,新疆建設兵團正在對棉花進行滴灌。“滴灌是不錯,可以節省很多的水,也可以節省養分”。王森地與建設兵團科技局的一位局長交流經驗時說。“但是很可惜啊,你們只給棉花氮鱗鉀,不會給它營養。植物跟人一樣,氮鱗鉀就好比是米飯,但還要吃菜的。”王森地把這位局長說得很服氣。
合作就在兩個人不經意地交談中開始醞釀。當新疆提出增產10%的要求時,王森地拍著胸脯痛快地答應下來。“以前我們在內蒙古做過一個棉花增產20%的報告,幾位院士都做了認證。”王森地一邊找資料一邊說道。由此看來,他對這次合作早就胸有成竹了。
“今年下半年,我打算在新疆建一個廠,因為新疆的市場太大了。”王森地說。
“這個市場有多大,你們占了多少份額?”
“我們大概占1%左右吧。比如噴施寶做的還可以,它一年的銷售額將近1個億,但這只是一家企業,可想而知這個市場有多大了吧。”
“如果有人愿意跟你合作的話,打算怎么操作?”
“大陸這么多地區,只要有人愿意做,我無條件提供技術和模式。只要坐下來什么都可以談。”王森地哈哈大笑,沒看出來他是這么好說話的人。
“那回報怎么樣,大概要多少投資?”
“2000萬人民幣的規模,一年可以做到一億的銷售額。論價格,我們比噴施寶要低,論效果,我們只會比它好。”王森地信心十足。
在各地考察時,王森地一直保持一個習慣:一定要到農田里看一看。“誰家的西瓜不甜,只要他愿意跟我配合,第一年不收一分錢,而且保證從質量到產量都有明顯的提高。”王森地越說越興奮。
談到大陸的投資環境,王森地的感慨頗多,“現在已經進步很多了,我當時進來的比較早,所以很辛苦。”他還希望通過《華商世界》呼吁:“現在來大陸投資正是好時機,千載難逢!在大陸最需要資金和技術的時候,誰先進來,誰就站住了腳。”他一再囑咐記者不要遺漏這句話。
寧靜在商人之外
正如前面提到的:商人之外,他還是一個成功的音樂人。
站在鏡頭前王森地顯得有點靦腆,記者一邊拍照一邊和他聊天。說話時,他的雙手總會不自覺地擺出一副撫琴的姿勢,眼神中透著一種寧靜。
第一次聽他的音樂專輯《寧靜黃水晶》,清新、自然的水晶琴音樂,能讓人浮動的心緒變得平靜,有一種安穩的味道。如今,他的音樂作品很少參加各種音樂評獎活動,偶爾會當作饋贈朋友的禮物。
“回歸原點后,在夜里,為自己筑一個寧靜的巢”。“如果說,風雨洗凈了水晶的容顏,那么經歷過的一切,該是平靜的心必經的洗練。”在王森地的音樂中經常有這樣的感言。記者猜想,這或許正是他經歷人生起伏后的一種感悟,也成為他音樂中追尋的寧靜、安穩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