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舉動,近年來頗為引人注目。聯想收購美國IBM全球PC業務,上汽收購韓國雙龍汽車股份,TCL同法國湯姆遜公司合作開發海外市場,中海油購買印尼和澳大利亞油氣田部分股份,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形成熱潮。這一系列舉動表明,中國企業闖蕩世界市場的嘗試已有斬獲,中國 “走出去”戰略正一步步展開。
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是中國經濟實力上升的標志,是中國改革開放形勢發展之必然。
“走出去”是一個大戰略,是中國政府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部署。它與沿海開放、西部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一樣,事關整個現代化建設戰略全局。不走出去,就難于調動全球資源,利用兩種市場;不走出去,就難于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局限于國內市場;不走出去,就難于更有力地增強國際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走出去”戰略實施四年來,中國在海外投資企業已近8000家,直接投資額近400億美元,勢頭可喜。然而,我國企業海外投資規模太小,美國每年對外投資上千億元,我國4年累計還不到400億。對外投資水平和效益都還比較低,核心競爭力更弱。 “走出去”只能說處于起步階段,初級階段。
回顧我國對外開放的歷程,是逐步從低級走向高級。我們是從來料加工、三來一補起步的,隨后有筑巢引鳳,外商來華投資建廠、合資獨資經營,再以后才有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到海外開廠設店、購并參股,走向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的國際經濟合作。國人這時才對80年代初提出的利用兩種市場、兩種資源、兩種資金的主張,有了更加深刻而具體的理解。
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想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怎么“走出去”?形式有多種多樣,可以是資本輸出、技術輸出、服務輸出、勞務輸出,可以采取合資合作、控股參股、收購兼并、技術轉讓、工程承包等形式。規模可大可小,水平可高可低。無論是大企業的大項目,小企業的小項目,也不論是高技術產業項目,還是傳統產業項目,都可以走出去,只要是世界市場有需求,只要是你有相當的競爭力。
在發達國家的大型跨國公司和成熟市場面前,我們是后來者,是弱者。對于國際競爭的風險、生產經營的風險,以及政治等不確定因素的風險,應當有足夠估計和充分思想準備。我們的企業家既要有敢與強手爭高下的雄心,更要有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虛心學習、審慎從事的冷靜,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走,闖蕩世界市場去!先頭部隊已開拔,后續部隊人馬正跟進。有實力、有膽識、有作為的企業家要有勇氣到海外去投資興業,在世界商海中學會游泳,鍛煉搏擊風浪的本領,在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中逐步形成有自己知識產權、自己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強的跨國公司,打造中國號的“航空母艦”。這也是把企業做大做強的難得機會。
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中國和平崛起的大勢,世界經濟形勢向好的大勢,決定了中國企業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可以更廣泛地參與國際化經營與競爭,為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盡責盡力。
我們期待著“走出去”的華商有更多令人鼓舞的好消息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