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的《證券法》是1998年12月通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這次修訂之所以引起社會人士的高度關注,一是因為《證券法》乃資本市場的根本大法,猶如國之憲法,任何修改,都會牽動敏感的股市神經。二是因為這幾年來證券市場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矛盾和爭議接連不斷,再加上原有的重大缺陷,嚴重影響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茲事體大,亟需法律方面的答案,找出辦法,求得解決。譬如如何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怎樣真正提高作為證券市場基石的上市公司質量;又譬如證券業、銀行業、保險業和信托業能不能混業經營,證券市場能否進行現貨以外的交易;再譬如國企可否炒股,券商能不能融資融券等,這些重大問題都備受人們矚目。
這次修改草案與現行《證券法》相比,變動較大,由原有的214條增加至229條,其中新增29條,修訂95條,刪除14條。修訂的內容廣泛,林林總總,現擇其最重要者,概括為三方面問題。
第一、加強對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力度。修改草案規定國家設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從而在經濟和法律上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針對客戶保證金常被挪用的難題,規定了客戶保證金須存入商業銀行,單獨立戶管理;擴大投資者損失賠償的范圍,除現有的虛假陳述外,內幕交易、操縱股價、欺詐客戶等行為也要給投資者賠償損失;還引入了“連坐制度”,一旦出現欺詐,不但證券發行人和保薦人承擔法律責任,上市公司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也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加強對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的監管,切實提高其質量。從法律上確認發行上市保薦制度;增加上市公司領導層的誠信義務規定和法律責任;引入預披露制度,即想要發行上市的公司須預先披露申請發行上市的有關信息;建立健全證券公司內部控制制度。
第三、為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提供發展空間。根據現行《證券法》,對混業經營、現貨外的交易、證券公司融資融券、國企炒股、銀行資金入市這五大焦點問題都作了禁止性規定,對此證券界一直議論紛紛,爭論不休。這次修訂對這些問題在法律上不同程度的開了口子。關于分業經營,在原有條款基礎上,增加了“國家另有規定除外”的規定。在現貨交易方面,此次草案改成證券交易“以現貨進行交易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交易“,這為今后推出股指期貨期權交易和做空機制留下了空間。
對于證券公司向客戶融資融券和國企炒股問題,草案提出這樣做“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關于禁止銀行資金違規入市的原有條款,草案改為“依法拓寬資金入市渠道,禁止違規資金流入股市”。
這次修訂未像人們原先希望的那樣給萎靡不振的股市帶來新風,股市依然我行我素,照跌不誤。其實,法律不是萬能的,影響股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次修訂屬于長期利好,對當前的股價變化作用有限。此外,這個修改草案并非最后定論,按一般程序,法律最終通過至少需要三審,目前的修訂只是第一審。有些專家對修改草案還有不同意見,認為“行政干預太多,市場化太少”。因此,最終修訂后的《證券法》出臺尚須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