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劉青松
日前,一家雜志連續第三年推出內地500富人榜,陳天橋、黃光裕、榮智健分列前三位。今年首次出現兩位身價過百億的富人——陳天橋和黃光裕,排名第一的陳天橋身價更是高達150億元。
《華商世界》編輯部諸位老編上不了榜,持“哀而不傷”之遺風,懷“來者猶可追”之豪情,煮酒論英雄,過過嘴癮。酒酣耳熱之際,一位仁兄拋出高論:三富不正代表當今中國通向財富的三條道路么?天橋——新銳行業,財智高手;光裕——白手起家,轉型制勝;智健——祖蔭托庇,發揚光大。
眾人點頭稱是,暈乎乎坐而論道。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編輯部圓桌”由是開講。驚堂木響過,列位看官,圍個圈子。
顧貴水:有一段時間一直在說企業家“原罪”的問題。與另兩位相比,陳天橋是在競爭更充分的環境中起來的,財富最干凈最透明,這也是我們雜志今后所推崇的。
劉曉玲:如果說陳天橋的財富干凈,恐怕很多人并不認同。他以網絡游戲起家引起了很大爭議。
顧貴水:游戲其實是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各人的態度決定它的利弊。就像發廊,好男人是去理發,壞男人……(眾笑)
孫麗梅:中國社會的轉型期提供了很多一夜暴富的機會。陳天橋已經成為一個符號。
劉青松:我覺得我們還要看到社會結構的調整和國民財富觀的嬗變。以榮智健為例,在今后的中國,富過三代是完全有可能的。中國社會的商業精神越來越被重視。保護私產入憲是一個標志性事件。企業家告別了身份焦慮,有了財產安全感和穩定的預期,創富的動力不斷激發出來。
肖玉玲:關鍵要把握機會。黃光裕創新了商業模式,陳天橋摸準了消費潮流,兩人都是資本高手。
顧貴水:黃光裕起家時正是商品短缺時期,他有可能做過倒爺,占過當年廣東水貨多的優勢。有漏洞就有機會。流通業進入大賣場時代,靠市場優勢壓低供應商的價格,成為他的第二次機會。第三次機會就是上市。有陣痛才會有新生命,萬事萬物的一些規律都是相通的。
陳振燁:最近剃了光頭的黃光裕看上去很有霸氣,這種氣質對商人來說很重要。
甄榮軍:中國現在是雙重轉型:體制轉型和產業轉型,正是創造英雄的時代。
劉青松:相比一些搞家族經營的民營企業,黃光裕和陳天橋有所超越,建立了職業經理人團隊,眼光較長遠,這也是他們的成功因素之一。
王畢強:黃光裕也搞家族經營,據說他的好多親戚都在公司管理層干。
甄榮軍:成功了,是否就有長遠眼光?成功都有運氣成分。
顧貴水:還是一個長期戰略和短期戰略結合的問題。我們還是要提倡“專注”的精神。陳天橋說過:“我現在最大的危險就是每天都面對很多誘惑。”這一點上他比黃光裕高明。這樣才能守得住。黃光裕有沒有理由去做房地產?中國為什么沒有沃爾瑪,沒有家樂福?電器市場本身還有很大空間。
甄榮軍:榮智健這個人和他的企業好像透明度不高。
肖玉玲:很多人還是不露富。我一位朋友的表哥據說是真正的國內首富。基辛格訪華時去過他家喝茶。(嘩然)
王畢強:缺乏透明度是體制的問題。比如有官商色彩的企業,不透明是必然的。
肖玉玲:富豪榜只是一個商業符號,對很多上榜的富豪來說并沒有實際意義。
甄榮軍:但是富人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回饋公眾。像洛克菲勒家族,富起來后“洗白”自己,贏得尊敬。榮智健這樣的富人如果不捐款,是會被人遺忘的。
顧貴水:猶太人為什么會在全世界被人尊重?就因為他們有社會責任感,尊重游戲規則。中國商人尤其應該注意這一點。
劉青松:但我們不應仇富。成功者都有他的過人之處。對富人,我們保持起碼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