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兵者,詭道也。”戰爭中本虛示實、本實示虛、本假示真、本真示假的“陰謀詭計”比比皆是。虛實之法如果運用得當,一座空城也可嚇退百萬雄兵。
1944年6月由布萊德雷將軍指揮的一支美軍奉命從法國的奧馬哈海灘登陸,配合盟軍在諾曼底的行動。
高倍望遠鏡緩慢地移動著,美軍的偵察員纖毫不漏地辨別著德軍陣地上每一個細微的變化。突然,一個奇怪的情況引起了他的警覺。在奧馬哈海灘地勢險要的三角形海岬奧科角的空地上,幾天之間“長”出了一片“茂密的樹叢”。肯定有情況!美軍偵察員睜大雙眼,不敢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經過仔細的觀察,那片“茂密的樹叢”果然有詐。重重樹枝遮掩下,6門巨炮伸著黑洞洞的炮口,守護神般護衛著這片海域。從外觀看,這是6門大口徑火炮,火力肯定小不了。“狡猾的德國鬼子,差點讓他們蒙混過關。;偵察員小聲嘟嚷著,收起望遠鏡,悄無聲息地返回了指揮部。
美軍指揮部馬上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德軍新增設的這一炮兵陣地恰巧控制著美軍預先選定的登陸區域。也就是說,如果仍按原計劃近距離登陸的話,美軍的艦艇、人員、裝備,以至一舉一動,將毫無遮攔地暴露在敵人的炮火控制之下。到那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后果不堪設想。
更令美軍指揮員左右為難的問題是:如果事先派兵摧毀這一炮兵陣地,肯定又會暴露部隊整個的行動意圖。怎么辦?緊急會議從傍晚一直開到第二天凌晨,仍未尋找到一個盡善盡美的辦法。最后布萊德雷一咬牙,下令將登陸點改在離原定登陸區域18.5公里的地方。
總攻開始了。一輛輛坦克、一艘艘滿載人員的小船駛離艦艇,躍向大海,奮力沖向海灘。這天海面上的風浪很大,浪頭一浪高過一浪。巨浪無情地吞噬了美軍33輛坦克中的27輛。大炮更慘,竟無一門逃脫葬身海底的厄運。人員的情況稍好一些,但也有不少士兵被風浪卷入大海一去不復返。
當登陸部隊掙扎著沖上海灘時,立即遭到德軍密集火力的壓制與猛烈反撲。毫無屏障的美軍士兵猶如被割稻草—般倒下了一批又一批。僥幸活下來的戰士全身緊貼在地面上連頭也不敢抬一下,更不用說沖鋒了。
最后是空軍飛機挽救了登陸部隊的命運。它們猛烈地轟炸,暫時壓制住了德軍的火力。劫后余生的美軍士兵連滾帶爬地躲進德軍的射擊死角,才重重地松了一口氣。
登陸不久,一支小分隊按照事先安排,偷偷迂回到奧科角,執行摧毀敵炮陣地的任務。當他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從峭壁攀上崖頂時,不由驚愕地瞪大了眼睛,誰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竟是真的:迫使布萊德雷將軍放棄近距離登陸計劃的6門大口徑火炮僅僅是6根精心偽裝的普通電線桿而已。它們靜靜佇立在崖頂上,無思無欲,無威無力,卻平白奪去了數千名血氣方剛、朝氣蓬勃的美軍士兵的生命。
原來,窮途末路、日薄西山的德國納粹明知奧科角地勢險要,卻已無力分兵把守,于是精心設計了這出“空城計”,讓一代名將布萊德雷將軍吃了一個“啞巴虧”。
(秦舂娥摘自《思維與智慧》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