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7GB大換裝:新秀藍天更多嬌
今年4月25日,天抹微云,清風吹拂,藍天碧野間蕩漾著春天的氣息。下午3時50分,在機場盡頭上空蔚藍的天幕上,出現4個黑點。瞬間,編隊整齊的新型表演機挾雷裹電,呼嘯而至,藍白相間的圖案變得清晰,轟鳴聲也隨之傳來。俄頃,4機編隊在機場上空兩兩朝相反方向轉彎分開。過了兩三分鐘,雙機編隊在天空盤旋一圈后,越降越低,從開始飛來的方向著陸。在接地的一剎那,塵埃騰起,飛機尾部旋即綻放出一朵美麗的傘花??哲姟鞍艘弧憋w行表演隊最后一批新型表演機全部安全降落了。
表演隊隊長李秋帶著微笑向筆者介紹說:“這批新機總體感覺比上批要好。首先座艙前風擋是圓弧形的,視野更開闊,在飛編隊表演時視覺上要好。另外,操縱桿、油門手柄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F在,手不離桿就能完成所有動作,不像以前轉換動作必須要松開?!?/p>
據跟飛保障人員介紹,此次換裝的新型表演機和殲7EB型機在外觀上有些細微的差別。在他們的指點下,筆者發現座艙后面的天線多了個圓碟型頂盤,就像預警機那樣,只不過要小得多。這種改變使得飛機的通信性能得到增強。但新型表演機和殲7EB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機載設備方面。比如座艙內的一些開關設計更符合表演操作,增加了監視系統,還加裝了編隊燈等。凡此種種都與國際第4代飛機進行接軌,更利于操作,更具人性化。
5月18日下午2點,中國空軍 6架藍白相間的國產新型殲7GB飛機首次亮相華北某機場,分別以三機、雙機、單機隊形起飛,如離弦之箭,直刺蒼穹,上演了一場“藍天芭蕾”。低空橫滾、單機倒飛、六機編隊、筋斗俯沖、空中開花等20多分鐘的高難度特技飛行動作讓現場觀眾眼花繚亂,嘆為觀止。這標志著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換裝新戰機圓滿成功。
前4次換裝:芝麻開花節節高
飛行表演是一個國家的大禮,更是一國空軍實力的象征。自1962年我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護航表演大隊以來,43載風雨春秋,“八一”飛行表演隊先后5次換裝,用越來越精湛的表演技藝向世界證明著、展示著中國航空業發展的軌跡。一段歷史就是一個故事。讓我們拂去歲月的煙塵,把這些曾經為時代增添靚麗的身影再現大家面前。
殲5時代:藍天初鋪紅地毯服役時間:1962~1974年。完成迎賓任務56次。
殲5為仿制蘇聯米格—17亞音速噴氣式戰斗機,機長11.36米,翼展9.6米,最大起飛重量6噸,最大平飛速度為1145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66萬米,最大航程1560公里。表演水手,八機護航、單機、雙機、三機、四機、六機。
精彩看點:四機編隊。
歷史回放:1961年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來華訪問,提出要四機護航。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空軍某師組成臨時編隊,護航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1962年2月12日,在周恩來總理提議下,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中國空軍“護航表演大隊”正式成立,主要執行對來華訪問的外國國家元首護航的任務,并為來華外國軍事代表團進行特技飛行表演。
1967年8月,馬里共和國總統率代表團觀看飛行表演。然而,隨總統來訪的記者座機著陸時在跑道頭3公里處墜毀。按常規,這次飛行表演可以取消。但興致勃勃的總統并不知道飛機失事。飛還是不飛?當陪同總統的我軍領導人征求飛行人員意見后,隊員們表示,奉行國家大禮,再大的壓力也要上!大家迅速調整心理狀態。6架飛機按時升空,于是出現這樣的場面:一邊是精彩紛呈的六機飛行表演,一邊是濃煙滾滾的空難現場。當總統明白是怎么回事時,連稱奇跡,從而留下一段佳話。
殲6時代:故事不多一段歌服役時間:1974~1980年。完成表演任務54次。
殲6為仿制蘇聯米格—19超音速戰斗機,機長14.64米,翼展9米,最大起飛重量8.824噸,最大平飛速度1452公里川、時,實用升限 1.79萬米,最大航程2200公里。表演水平:單機、雙機、四機。
精彩看點:四機編隊。
歷史回放:殲6是第二代噴氣式殲擊機。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它成為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主角”,飛行表演用機也把它作為首選。但這種類型的飛機用于表演有著本身無法克服的一些缺陷,所以這一時期飛行表演水平一直處于保持狀態,唯一可圈可點的就是這種表演機屬于超音速。這段歷史時期應算表演隊的“過渡期”,故事不多。
殲教5時代:我持彩練當空舞 服役時間;1980—1995年。完成表演任務97次。
殲教5機長11.5米,翼展9.6米,最大起飛重量6.087噸,最大平飛速度1050公里川、時,實用升限1.43萬米,最大航程1230公里。表演水平:單機、雙機、四機、六機、九機。
’
精彩看點:九機編隊。
歷史回放:1981年9月16日,表演隊第一次進行九機表演。5000米高空,只見4架表演機朝東南西北方向各自升高,另5架則從5個不同的方向向下俯沖。拉煙電門開啟,蔚藍天幕頓時畫出一條條絢麗的彩帶,宛若9條彩龍在空中飛舞。這標志著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飛行表演技術邁進了世界先進行列。
1982年5月15日,總參謀長楊得志陪同葡萄牙總參謀長觀看飛行表演。正當下令起飛時,突然狂風驟起,能見度不足一公里。表演隊員不畏惡劣天氣,依然駕機起飛。按照預定方案,借助儀表,憑著過硬的技術,圓滿地完成了全套飛行表演動作。葡萄牙總長主動坐車到著陸線,向飛行員致賀:“我看到了最為奇特的飛行表演。中國空軍是最棒的。”
殲7EB時代:挾風裹電舞芭蕾 服役時間:1995~2005年。完成表演任務107次。
殲7為仿制米格—21殲擊機,機長14.885米,翼展8.32米,最大起飛重量為9.1噸,最大飛行速度馬赫數2.0,最大升限1.75萬米,最大航程2200公里。表演水平:單機、四機、六機。
精彩看點:六機向上向下開花、四機向上開花、單機倒飛、四機縱隊編隊、雙機對飛。
歷史回放:換裝殲7EB型表演機,使“八一”飛行表演隊走進“新紀元”。然而由于機種跨度大,又無任何表演數據,表演隊面臨著挑戰和嚴峻的考驗。困難沒有嚇倒他們。經過上千次探索,他們先后攻克了四機同時起飛、單機低空水平多次快滾、四機菱形向上開花、六機楔形俯沖斤斗等世界級高難動作。1997年10月,表演隊在經過兩年多的“沉寂”后首次亮相。精彩的動作再次震驚世界。外國媒體驚呼: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又將跳起更美的“空中芭蕾”!
2001年5月,“八一”飛行表演隊舊貌換新顏,以藍白相間的圖案出現在人們眼前。為跳出更美的“藍天芭蕾”,他們又先后研究出雙機對飛、四機快滾等新動作,論證試飛了寶塔隊、藍寶石隊、順風隊等多套表演動作,使表演方案中的動作從16個增加到21個。
精彩的動作熔鑄著驍勇隊員的鮮血。1998年9月,在執行珠海國際航展飛行表演任務的強化訓練中,隊員楊建華為使表演動作更驚險,單機頂點高度過底,飛機在機場附近墜毀。然而這并沒有阻擋住勇士的腳步,隊長吳國輝又挑起這副重擔。這次飛行表演,他們將殲 7EB型表演機的性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引得世人一片驚嘆。
(本文圖由孫久奎 申燕祥拍攝) (張久林摘自2005年第7期《兵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