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整合——當今直銷行業里的一個熱門話題。有公司與公司間的整合,為的是強強攜手;也有公司與直銷商之間的整合,為的是發展,為的是壯大自己。從目前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公司在整合直銷商的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對于公司而言,需要慎重,不能隨便談“整合”;對于直銷商而言,更需要慎重,別輕易地就被“整合”。
在直銷開放之際,很多直銷企業提出整合的思路,甚至出臺種種優惠政策。很多直銷人開始思考,選擇怎樣的企業才能快速進行一次整合,迅速完成財富的積累?整合的策略也就成了直銷開放前夜最為熱門的話題。
1998年“禁傳”,對部分外資轉型企業來說是塞翁失馬,安利(中國)等外資轉型企業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一次人員整合的大好機會,一些酷愛直銷,但因公司被禁后無處施展才智的直銷人,紛紛投入這些外資身份的合法轉型企業懷抱,為這些外資轉型企業的迅速崛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一次禁止為一些企業提供了發展的機會,重新開放必將迎來中國直銷的第二次整合之機。
直銷法還在襁褓中,但喊出整合其他公司直銷商隊伍的直銷企業卻不在少數,他們各出奇招,為開放之際的人員整合創造平臺。筆者先后了解到不少直銷公司的人員整合策略,在此將進行相應列舉,并做一些淺表的分析:
整改制度是良策?
2004年7月底,一家采用雙軌制的天津某直銷企業突然宣布,將獎金撥出比例從原來的58%提高到70%。業界分析認為,該企業此舉意為通過此種方式吸引更多人加盟,同時避免直銷立法之際直銷商隊伍的迅速流失。然而,此一決策的結果是,撥出比例的提高不僅沒有吸引到更多的人加入,反而使該公司做得較大的直銷商相繼離開了公司,做出了新的選擇。
就目前的直銷市場來看,很多直銷企業都希望通過改變制度來吸引直銷商。但筆者認為,對于一家成熟的直銷公司來講,改變制度是大忌。因為每次改變制度,雖然會吸引一批直銷商加入,但也會造成一部分原有直銷商的流失。目前,新興直銷公司如破土的竹芽,來勢兇猛,其中不乏一些公司直接喊出整合的口號,試圖依靠制度的優勢整合原有老牌直銷公司的直銷商隊伍。面對這種趨勢,老牌直銷公司也企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通過整改制度的策略,整合弱小公司或同等條件的直銷商隊伍。
近來,筆者又在安利一些資深的直銷商會議上了解到,該公司近期在原有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又將提高撥出比例,并允許一次性推薦五人。這是不是安利為穩定直銷商隊伍的一項策略,目前在安利的各類宣傳資料中還未得到證實,但在直銷商中已傳得沸沸揚揚。或許安利此舉也是為穩定直銷商隊伍,吸引更多人加入而做的準備。不過,筆者則認為,安利制度本身所造成的囤貨問題如得不到合理解決,提高撥出比例將形同虛設。因此,安利公司此一整合策略是否能收到較大的功效,目前還不能確定。
縱觀從傳銷到直銷,從非法到合法,中國直銷經歷了一次次血與火的考驗,最終將光明天下。經歷過老板跑了,公司倒了的直銷人,每次重頭再來,考慮的重心似乎已經不再是拿最高的回報,而是趨向于選擇穩定的公司。眾所周知,對于廣大的直銷人來講,進入任何一家直銷公司,前期都是付出階段,拿到回報至少是在3~6個月后,而真正的大回報都在后期,選擇生命力短而回報率高的公司,必然是高利潤伴隨高風險,越來越理性的人們大多都是在用望遠鏡看未來,找快錢的人只是極少的一部分。
制度的改變無疑能穩定一時,卻穩定不了一世。我們都很清楚一點,制度是直銷公司的靈魂,直銷公司在其發展進程中都有過不斷完善制度的歷史,制度一旦穩定下來,將意味著直銷商隊伍的穩定,直銷商隊伍的穩定則意味著公司的穩定,而公司的穩定也正迎合了直銷商想通過直銷獲得保障的心態,這才是良性循環。如果直銷公司希望靠整改制度來整合人員,其結果也許會是得不償失。
平移能獲得現成財富?
有消息稱,為應對直銷開放,某內資直銷公司高層曾在一次直銷商大會上宣布,其他直銷企業的大直銷商如果帶團隊轉入該公司,公司將允許他們同級別平移。
對于在該公司團隊中宣揚的同級別平移傳言,筆者得到的說法各異,有的說是公司直接給高號,轉過來的直銷商團隊的大直銷商原有網絡不變,可以直接享受40%的折讓。有的說是和過去公司推行的“高號”平移一樣,加盟公司的其他公司的高級直銷商可以直接享受高級別待遇。
從各式各樣的傳說中,筆者推測,這將是該公司在這次直銷開放之際的一個重大策略。但是怎么才算是其他公司的高級別,才能享受這樣的待遇?帶多少人過來,才能享受此種待遇?宣傳該公司此項制度的直銷商自己也解釋不清楚。
對于這種傳說是否是該公司的一項策略,直銷商宣傳得沸沸揚揚,筆者認為一定不是空穴來風。對于那些準備進入該公司的其他公司高級直銷商,能否因這樣的優惠很快得到想要的財富和團隊?筆者心中首先就打了個問號。
眾所周知,加入任何一家直銷公司的直銷商,都應該具備同樣的機會,應該享有制度下的同等待遇,才不愧于直銷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如果一個人因為他在其他直銷公司做出過業績和名望,來到另一家公司,就享有比新加入成員高得多的待遇,這對新加入者來說都是及其不公平的,而對于那些以期望得到高級別的其他公司高級直銷商來講,即使能得到一個高級別,但最終還是要以業績來說話,并不是得到一個優惠政策,金錢財富就會尾隨而至。尤其是帶原來團隊過來的直銷商,自己得到了高級別,其他人員卻要從最低點做起,自己是快速找到財富了,但對下級成員來講卻是及其不公平的。
無論此公司這項策略最終結果如何,是否能吸引眾多其他公司高級別的直銷商,筆者不想妄加評議。但一項策略的好壞,最終是靠市場來檢驗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所向,泰山移,民心所背,必將化為無有。
強勢培訓,誰最終得利?
中國直銷業界稱贊安利是中國直銷的“黃埔軍校”。安利每年倍增很多高階直銷商,同時也在不斷地流失。這些遠離安利的高階直銷商,離開安利后,去到任何一家全新的直銷公司,大多都能憑借所學快速崛起。其中不乏自己起盤做直銷公司,最大限度地將安利培訓的強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以期在中國直銷這塊大蛋糕上,能切上更大的一刀。
人們都以為直銷離不開培訓,殊不知培訓也不是萬能的。一些有培訓經驗、曾以培訓異軍突起的直銷商起盤的直銷公司,期望靠強勢培訓打開市場,吸引其他直銷公司的高級直銷商加盟,快速整合隊伍,發展自己。然而,對直銷商來講,究竟是否能靠強勢的培訓,整合其他公司的團隊呢?
不久前,一個打算加盟一家起盤不久的新直銷公司的大直銷商跟筆者說,他帶了40人去參加這家以培訓著稱的直銷公司的一次培訓會議,培訓費每人就交了280元。這個直銷商本打算將原來團隊的其他直銷商也一起帶入的,可因為培訓收費的高昂,考慮到前期不管新人還是老人,參加培訓的收費都過于驚人,最終還是望而卻步了。
沒有好的產品和制度,僅僅希望靠培訓快速發展團隊,強勢轟炸,最終得利的也許只有培訓公司和培訓師,而不是企業。
筆者認為,直銷未來將是對零售業沖擊最大的一個行業,從事直銷的人也罷,直銷公司也罷,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賺到錢。各家公司提出整合的同時,在策略上也各有千秋,但要慎重。究竟誰能在這場直銷大戰中勝出,還有待市場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