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區域經濟版圖正在發生新的變化,號稱中國經濟第三極的環渤海地區正在發力。
首先是山東經濟的快速增長令人刮目相看。根據統計,在GDP增速上,2005年上半年,山東、江蘇、廣東、浙江和上海分別為15.4%、14.5%、12.6%、12%和10.3%,更大的差別表現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上,分別是36%、29.4%、17.2%、18.2%和10.4%。山東趕超廣東,成為第一經濟大省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上半年,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85億元,同比增長17.1%,而另外一個工業大省山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4099億元,同比增長了28.9%。規模以上工業總量“半程冠軍”被山東摘得,第一工業大省廣東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山東的強勁趕超讓廣東驚醒,已經有人把山東比作德國的魯爾地區,認為山東有可能成為世界制造業的新發動機。魯爾是德國最重要的制造中心,以紡織、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等為主,以大型工業企業為軸心組成。
中國區域經濟的變化不僅在于山東經濟的突飛猛進,在其背后,是環渤海區在中國區域經濟版圖上的崛起。除山東外,渤海區域中的天津、遼寧也成為上半年經濟增長的明星省市。天津、遼寧分別以14.5%、12.8%的GDP增速緊隨山東之后,分別排名第四和第六位,其中遼寧創出10年來同期增長最好水平。
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位參與“十一五”規劃的專家透露,一個以濱海新區為支點,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的區域規劃已經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由此,環渤海區域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新增長極,中國區域經濟的版圖將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