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中國的新婚夫婦去美國旅游,雖然從來沒有去過美國,卻在沒有導游的情況下自行開車把美國玩遍了三分之二,感到奇怪吧?
但是借助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這種夢想可以成為現實。現在,“路盲”只要花2000美元買個便攜的GPS導航終端,該終端沒有B5紙大,只有名片夾那么厚,里面就裝有整個北美各地的詳盡電子地圖,無論到哪兒,只要把它往駕駛座前一貼,無論大路、小溝,山地、高原還是繁華鬧市、三叉路口,全部由語音提示導航。
GPS在中國已經走過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但在民用領域一直沒有大的突破。但在種種利好的刺激下,現在GPS民用的前景越來越清晰,用戶需求正在上升。
國內GPS應用最大的利好來自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奧運智能交通信息綜合服務系統對電子地圖的迫切需求,將帶動系統技術、中心軟件、終端產品、信息服務、增值服務等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
北京市計劃在 2008 年之前給全市的公共汽車安裝 GPS監控系統,預計 GPS 系統的裝置費用約 19.2 億元人民幣。北京市的出租車也將于 2008 年之前完成 GPS 監控系統的安裝,這部分預算約為人民幣 6.8億元。
另外,物流系統將是奧運會籌備工作中的一大重點:奧運期間估計物流量為3億噸,91%走公路,7%走航運,將要形成432億元人民幣的物流市場。據悉,全國物流業的運輸車輛將會陸續安裝GPS 導航及安全系統,近兩年之內將有10萬輛,三到四年內將有100萬輛運輸車安裝GPS安全監控系統。這一項預算費用約在191.8億元人民幣左右。
另據有關研究分析表明,我國衛星導航應用產業的總產值在2002年約為20億元,而2004年已突破65億元,今年將有望突破100億元。
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的GPS應用市場已經到了呼之欲出的關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