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生急性的劇烈腹痛都能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得到及時診治,而反復發作的慢性腹痛易被家長忽視,拖很長時間才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那么,孩子經常訴說腹痛是怎么回事?家長應該注意些什么?
孩子腹痛反復發作3次以上,時間超過2-3個月,腹痛發作無規律,伴隨癥狀少,這樣的腹痛被稱為再發性腹痛。再發性腹痛有兩大類原因。一類是由疾病引起的腹痛,例如: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胰腺炎,腸梗阻,腸扭轉,小腸腫瘤,蛔蟲病,泌尿系統感染,過敏性紫癜,腹型癲癇等,這些疾病經查體和消化道鋇透、胃鏡、腹部B超、腹部CT、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查、查找糞便蟲卵、血尿便常規、腦電圖等輔助檢查可以確診。第二類是功能性腹痛,找不到明確的病理改變。
2歲以下幼兒的再發性腹痛常由疾病引起,而在學齡前期和學齡期,尤其是5歲-12歲兒童僅有10%的病例是由疾病導致的,絕大部分屬于功能性腹痛。
認識功能性腹痛的臨床表現
典型的功能性腹痛,疼痛部位大多位于臍周,部分患兒疼痛部位不固定,疼痛時間可以為晨起,或空腹,或進餐時加重, 往往不劇烈, 可每周或每月發作1~2 次,也可以每天發作數次。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最長1~2 小時,可自行緩解。少數患兒偶有短暫的劇烈腹痛發作,伴有煩躁,蒼白,出汗,惡心,頭痛等癥狀。腹痛過后一切如常,吃飯、玩耍、睡眠和生長發育均不受影響。
功能性腹痛患兒有1/3在5年內癥狀可以自行消失。25%~50%的患兒癥狀可持續到成年期。
對反復腹痛患兒的就診建議
及時就診:孩子(尤其是嬰幼兒)反復腹痛,應該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及時發現或排除器質性疾病。就診前盡量不用止痛藥物,以免掩蓋病情。
詳述病史:嬰幼兒多不能確切描述腹痛的時間、誘因和疼痛性質,家長應盡可能多地向醫生提供此類信息,以及孩子腹痛發作時的表情、姿勢、伴隨癥狀、腹部柔軟程度,有無壓痛點等情況。
定期復查:有些最初被診斷為功能性腹痛的孩子,隨著病情發展,可能會逐漸表現出器質性腹痛的相應特征。因此反復腹痛的患兒均應定期隨診,尤其是出現下列情況時要及時復查:疼痛部位局限且偏離腹中線,腹部可觸及包塊,從睡眠中痛醒,伴有體重減輕、厭食、嘔吐,排尿習慣改變,出現月經問題等。
對反復腹痛患兒的護理意見
飲食規律:幫助患兒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忌暴飲暴食和生冷飲食。少吃零食,少喝飲料,保證營養素攝入。某些器質性腹痛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暫時禁食。
消除便秘:患兒便秘時,應增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適量服用黑芝麻、核桃仁和松子仁等食品潤腸通便,同時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起居有時:對功能性腹痛的患兒,要鼓勵其堅持正常的活動和學習,鼓勵患兒多做運動。并應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解除孩子的心理負擔和焦慮情緒。
適當用藥:在醫生指導下,器質性腹痛主要針對病因治療;功能性腹痛適當應用解痙劑、促胃腸動力劑和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藥物。某些傳統的中成藥也可以有效緩解腹痛,如藿香正氣丸,香砂養胃丸等。
張月萍女,40歲,醫學博士,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兒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主治小兒消化道功能性疾病和反復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