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學術環境中談論中國文化是一個相當令人痛苦的話題,這種痛苦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這個問題本身所表現出的復雜性早已遠遠超出幾乎所有學:術先驅者們最大膽的猜想,所有那些曾經貌似有價值的討論和一度簡潔優美令人信服的論說都逐步無可挽回地喪失了原有的說服力,而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種每況愈下的趨勢并無逆轉的可能;另一方面是這個話題也難免會牽動我們的某些感情,從壞的角度講,面對百余年的“喪權辱國”的近現代史,恐怕沒有哪個中國人能真正做到無動于衷,而從好的角度講,將延綿數千年的封建制度中可能包含的“燦爛文明”均化作“一團漆黑”,這等見解作為一種短暫的、輕率的甚至意識形態化的態度顯然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