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點認為,兒童喜歡閱讀情節簡單、結局美滿的童話故事,所以,教師和家長多是千篇一律地講述著善良戰勝邪惡,并最終獲得圓滿結局的故事。雖然童話故事在兒童發展的特定階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若僅停留于此,將好人和壞人形象臉譜化,則不利于促進兒童的心理發展,尤其限制了是非觀念和批判性思維的發展。這一現象普遍存在于國內外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給孩子們足夠的創造、分析、思考的機會,如何避免和改善單調、乏味的語文教學?這些問題都值得教育工作者關注。
語文建設2005年10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