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發射的GPS制導的巡航導彈由于受到干擾竟然掉入土耳其境內,而采用慣性制導+GPS制導的導彈卻準確命中了目標。為什么采用慣性制導的導彈不怕干擾呢?假如你想知道其中的奧妙,自然要看看這種導彈是如何工作的。
采用慣性制導的導彈與一般的導彈不同,它不是依靠主動或被動接收目標輻射源來追蹤并攻擊目標的,它的全部制導過程都是自行獨立完成,屬于一種自主制導方式。
這種導彈在發射前,根據發射地點和打擊目標的位置,首先由計算機計算出一條標準飛行彈道,然后把這條標準彈道存入導彈的計算機內。導彈發射以后,便通過自身陀螺穩定平臺上的3個加速度表,連續不斷地測出導彈的飛行速度、飛行方向和實際位置,并輸入到導彈上的計算機內。計算機迅速算出導彈在主動飛行段各個位置上的速度、坐標及速度方向,并與實際的標準彈道進行比較,發出飛行控制指令,修正導彈的速度、方位,調整飛行姿態的偏差,直至實際飛行彈道與標準飛行彈道完全一致。最后,導彈上的計算機發出末級火箭熄火指令,導彈便在完全沒有動力的情況下,進入被動段飛行,即依靠本身的慣性飛行。這就是說,導彈飛行的軌跡是一條自由落體的拋物線。即使對方的預警衛星發現了它的蹤跡,實施各種干擾,卻無濟于事。它會像任何已經拋出去的物體一樣,除了自然條件(如風)的微弱影響之外,沒有任何人為手段可以改變其飛行方向。它會按照這條拋物線落向既定地點,一舉摧毀目標。
可見,采用慣性制導的導彈的命中精度關鍵在于,選擇末級火箭關機的位置和時機,只要火箭熄火的位置與時機無誤,打擊效果便極佳。
因此,要想對這種導彈實施有效的防御,除了在主動飛行階段和被動飛行階段將其摧毀之外,任何干擾手段都枉費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