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6日,瑞典薩博·博福斯公司與捷克簽訂了一份總額達2.04億瑞典克朗的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合同。自2002年以來,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的銷售額已過10億瑞典克朗,成為國際武器市場該方面的領頭羊。據美國蘭德公司預測,在今后5年內,該系統將繼續保持現有強勁的外銷和內銷勢頭。為此,世人重新把目光投向了這位在瑞典海軍服役達28年之久的“低空獵手”。
從誕生到成長:
一鳴驚人
20世紀60年代后期,為有效地完成所擔負的國土防空作戰任務,瑞典軍隊擬主要采用空軍“雷”Saab-37戰斗機與近距防空導彈系統相結合的戰術原則。為此,瑞典軍方向薩博·博福斯公司提出了下列要求:RBS-70防空導彈系統應該具備迎頭攔截低空目標的作戰能力;很高的殺傷精度和很強的抗干擾能力;除對低空目標實施攻擊外,還可以對地面(海面)目標實施攻擊;可安裝夜視瞄準鏡,從而具有發展成為晝夜兩用型的改進能力,并大膽拋棄傳統的紅外尋的制導方式,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采用激光駕束制導方式的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
1967年,RBS-70開始正式研制。1974年,完成了國家試驗,同時,與其配套的PS-70/R便攜式搜索雷達研制成功。1977年,系統開始裝備瑞典陸軍,以填補L70 40毫米火炮和“霍克”改進型中程防空導彈之間在射程上的空白。當時,瑞典陸軍主要使用RBS-70來擔負營、連作戰分隊的防空作戰任務。隨后,瑞典海軍也裝備了該系統。
1981年,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車載機動型研制成功。隨后,將其安裝在輪式和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底盤上。1990年,完成了對Rb-70防空導彈的技術改進,命名為Rb-70Mk1防空導彈。1993年,最先改進的Rb-70Mk2防空導彈裝備部隊。
截止2000年底,瑞典薩博·博福斯公司共計為RBS-70生產了大約1500部發射裝置和15000多枚各種改進型防空導彈,防空導彈發射總數為1468枚,其命中空中目標的概率超過了90%。目前,瑞典向澳大利亞、阿根廷、巴林、委內瑞拉、印度尼西亞、伊朗、愛爾蘭、挪威、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基斯坦、新加坡、泰國和突尼斯等18個國家出口了該系統。從目前改進情況來看,該系統可有效抗擊任何來自低空進攻性武器的攻擊。
從成長到成熟:
一枝獨秀
RBS-70主要由防空導彈系統發射裝置和PS-70輕型便攜式雷達兩大部分組成。由于采用激光駕束制導方式,從而成為最有效的防空導彈系統,可以對低空目標實施有效攔截。目前,只有英國研制的“星光”和“星爆”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擁有這種作戰能力。
RBS-70發射裝置包括:一部裝有防空導彈的運輸發射箱,重量為24千克;一部由光學瞄準具和激光照射器組成的制導設備,重量為35千克;一部飛機識別裝置,重量為11千克;一部電源和一臺三角支架,重量為24千克。此外,該裝置還可以安裝一具熱成像夜視儀,波長為8~12微米,以便在夜間使用。為了增加夜視儀的使用壽命,為其安裝了一套閉路式冷卻系統。系統的所有裝置均可以安裝在三角支架上使用,在三角支架上部可以安裝激光照射器和裝有導彈的運輸發射箱,在三角支架下部可以安裝一部發射手座椅。該發射裝置展開時間為10分鐘,再次裝填防空導彈的時間為30秒。
Rb-70防空導彈按照標準的空氣動力布局設計而成,其彈體中部安裝了一臺固體火箭發動機;頭部安裝了聚能戰斗部(穿甲厚度為200毫米),采用激光非觸發式或激光觸發式引信;尾部安裝了激光接收器,以便接收空中目標反射回來的激光散射信號。Rb-70導彈發射出筒的飛行速度為50米/秒。隨后,在6秒鐘時間內,固體火箭發動機開始工作,將導彈飛行速度加速到超音速。這時,發射手將使用瞄準控制裝置瞄準空中目標,以確保Rb-70導彈沿激光照射器發射的激光束準確地飛向空中目標。由于激光照射器發射功率較小和防空導彈在發射前不對空中目標做任何輻射,因此,被攻擊的空中目標很難發現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這就要求被攻擊的空中目標具有極強的敏感性和快速的應變能力。此外,由于發射手不斷向Rb-70導彈發出指令,因此,該導彈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并可以摧毀機動性能較強的空中目標。盡管每部發射裝置都可以單獨使用,但是,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主要采用了與“長頸鹿”PS-70輕型便攜式雷達相互結合使用的戰術原則。
“長頸鹿”PS-70輕型便攜式雷達采用脈沖多普勒工作機制,工作頻段為5.4~5.9千赫,可以發現距離40千米內的空中目標,跟蹤距離為20千米,采用伸縮式天線,天線長為12米。該雷達可以安裝在各種輪式和履帶式底盤上,展開時間5分鐘。雷達戰勤班由5人組成,可以用手動方式監視3個空中目標,并可以音頻信號方式為9個火力單位提供空中目標指示信號。同時,發射手可以通過耳機音頻的強弱識別雷達提供的空中目標指示信息。9個火力單位的反應時間為4~5秒鐘。發射手可以借助訓練模擬器使用15~20個小時便可以掌握識別空中目標的方法。
Rb-70Mk2是Rb-70Mk1防空導彈的改進型,其采用的最新技術是將激光接收器接收空中目標發射回來的激光散射信號視場擴大了70度,從而使攔截空中目標的概率提高了30%~40%。盡管安裝了一臺大尺寸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殺傷率很高的戰斗部,但是,由于采用了微型電子器件,Rb-70Mk2防空導彈的重量有所減小。但其殺傷距離不僅達到了7千米,而且飛行速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迎頭攻擊亞音速空中目標的概率為70%~90%,尾追攻擊亞音速空中目標的概率為40%~50%。
2001年1月,在Rb-70Mk1和Rb-70Mk2基礎上研制出了“火流星”新型防空導彈,并于2002年開始投入批量生產。“火流星”導彈主要用于摧毀巡航導彈以及隱形和小型機動性能很強的低空目標。該導彈安裝了新型微型電子器件、陀螺儀和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采用了遙控裝定引信。導彈的儲備時間可達15年,保險裝置不需要充電,完全符合北約制定的MIL-STD-1316E軍事標準。
從成熟到作戰使用:
一炮走紅
RBS-70惟一的一次實戰運用,是在1980~1988年的兩伊戰爭中。當時,伊朗軍隊裝備這種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主要是為了填補“箭-2”與“霍克”中程防空導彈系統之間在射程上的空白。在兩伊戰爭中,兩伊雙方大量使用了武裝直升機進行空中火力突擊作戰,從而給RBS-70提供了攻擊低空目標的良機。
戰爭初期,伊朗軍隊M-113裝甲運輸車底盤上只是安裝了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發射裝置,而沒有安裝“長頸鹿”PS-70輕型便攜式雷達,搜索空中目標主要依賴于“下士”雷達。系統中的Rb-70防空導彈戰斗部重量為1千克,其中炸藥重量為0.2千克,鋼珠為0.2千克,攻擊的主要對象是沒有安裝裝甲防護的戰斗機和武裝直升機。當時,盡管伊拉克軍隊中的米-8武裝直升機安裝了裝甲防護,但也沒有逃脫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Rb-70防空導彈的攻擊。伊朗軍隊采用連續發射兩枚Rb-70防空導彈的戰術,即在第一枚防空導彈擊中米-8武裝運輸直升機的同時,使用第二枚防空導彈進行補充攻擊。這種戰術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同時,使用一枚Rb-70防空導彈便可以將伊拉克軍隊的“小羚羊”和B-105武裝直升機擊落。由于擁有很強的機動作戰性能,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可以在伊拉克軍隊戰斗機和武裝直升機最可能出現的空域,及時對其實施攔截。當時,伊拉克軍隊米-24II武裝直升機與其它武裝直升機的損失之比是1∶16。其主要原因是,其它武裝直升機的反坦克導彈射程太近,只有3千米,對于射程為5千米的Rb-70防空導彈無能為力。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朗軍隊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共擊落伊拉克戰斗機和武裝直升機48架,是美國“霍克”等其它防空導彈系統戰績的總和。鑒于該系統的出色表現,國外軍事專家將其稱為超前了15年的先進導彈防空系統。
在總結兩伊戰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瑞典薩博·博福斯公司對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實施了不斷的改進。在作戰使用方面,與“毒刺”、“針”和“標槍”相比,RBS-70在射程和迎頭攻擊方面占據了明顯的優勢,導彈系統摧毀距離在4~5千米以外空中目標的作戰能力是其它任何一種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無可比擬的。此外,RBS-70的價格低廉,是“毒刺”價格的1/2。正是因為該系統具備上述優點,所以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才會在國際武器市場上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