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我國卡車制造業無可爭議的領軍者,解放品牌一直以其強勁迅猛的發展態勢吸引著業界與媒體的關注。從2004年以來,伴隨著解放奧威、悍威等新一代主力產品的問世,解放品牌深深牽動著我國卡車市場的發展脈搏,其每一步營銷舉措都成為同類品牌追隨與競爭的焦點。
然而,2005年上半年的中國卡車市場卻發生了出人意料的逆轉,連續七年穩居全國銷量第一的解放品牌首度被東風趕超。市場格局的風云突變讓人始料不及;解放、東風兩大強手的對壘懸念陡增。作為民族汽車工業表率的解放品牌將如何應對挑戰?解放的決策者又有哪些思考與戰略?為此,筆者采訪了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李長江總經理。
記者:與去年同期相比,解放2005上半年的銷量出現了下滑,其傳統的優勢地位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您對此有何看法?
李總:在連續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解放在2005年的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這促使我們反省那些被往日成就所掩蓋的問題,從而更加清醒的認知發展現狀,實施有效的戰略調整。
造成解放當前不利局面的因素很多。首先,在外部環境上,解放對于新法規實施后當地執行力度的預見性不足。解放根據年初開始實施的法規,對產品和宣傳策略進行了及時調整,努力塑造了解放產品在法規適應性上的優勢。但我們沒有預見到,各地在法規執行上存在較大差異。競爭對手利用這一空擋,采取“各地為政”的策略,針對當地法規執行力度調整了產品推廣策略和宣傳角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解放的不利局面。另外,眾多競爭對手一直將解放作為趕超目標,其針對性極強的競爭舉措也給解放造成了較大壓力。
相比這些外部因素,我們對企業內部問題進行了更多的分析與反思。首先,解放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在取得全國銷量七連冠的成績后,缺乏對自身的盤整,對形勢的判斷過于樂觀。我們雖然總是在談危機意識,但危機意識還是不夠。當前的不利局勢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機會,它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在盛世時期對危機的思慮是十分必要的,真正體會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通過眼前的困境,我們要從根本上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為明天的發展積累經驗。
另外,在產品研發、產品結構、產品品質、企業管理等方面,我們與國際大型企業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必須加快學習借鑒的步伐,在產品及服務領域的每一環節增強自身實力。
記者:我國卡車市場中的角逐日益激烈,一方面是世界著名卡車品牌的不斷介入,另一方面是國內新老競爭對手的步步進逼。為此,解放將如何保持自身優勢,解放面對的最大壓力又是什么?

李總:正如你所說,來自國內外競爭對手的挑戰的確給解放的發展帶來了壓力,然而我們所面臨的最大壓力來自于解放本身。
作為行業內的領跑者,我們要保持優勢的關鍵就在于堅持對自身的清醒認識,真正的將“用戶第一”作為解放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準則。將“用戶第一”理念落到實處,我們就能夠保持與中國卡車用戶同步發展,就能夠讓解放的產品和服務最大限度的貼近用戶需求,從而鞏固自身的競爭優勢,實現持續發展。同時,“用戶第一”將確保我們樹立正確的企業發展觀,從而更好的去實踐“國車長子”的責任與使命。
幾十年來,解放卡車因不斷為用戶創造最大運營利益而成為名副其實的“掙錢機器”。面向未來,短暫的市場第一并不是解放最終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讓解放這個自主品牌成為 “用戶掙錢的第一選擇”,并能夠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級卡車品牌。
記者:請您談一談解放品牌今年的主力產品?以及在本次長春汽博會上亮相的解放軍團。
李總:2005年,解放中、準重型全系列產品線進一步擴展,基于奧威、悍威重卡平臺的自卸、載貨、多軸車以及全新的J5K系列產品將陸續投放市場,這些產品都是為適應新法規的要求而量身打造的。2005年解放卡車產品體現了多軸化、高速化、輕量化;零部件體現了通用化、模塊化。
在本屆長春汽車博覽會上,解放展出了自主研發的一系列新產品。包括解放J6H6×2牽引車、解放奧威8×4倉柵車、解放悍威4×2牽引車、解放悍威6×2油罐車以及解放FK6×2底盤。在這其中,解放J6H6×2牽引車是一款由一汽解放自主研發的,完全能夠與世界頂級重卡相媲美的杰出產品。解放J6H標志著一汽解放具備了自主研發世界頂級重卡的實力,這將成為解放參與國際競爭的堅實保障。

記者:請您談一談解放今后的發展策略以及您對解放品牌的展望。
李總:對標成為解放今后發展的策略核心。對標包括兩方面:一是與國際對標,即與國際標準相一致,使企業各方面能力達到國際標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即是解放與用戶的對標。過去,在我國貨運經濟的起步階段,解放就贏得了“掙錢機器”的美譽;而今,隨著市場的擴大和競爭的加劇,產品的同質化日益嚴重,解放該如何超越眾多競爭對手,成為卡車市場的常青樹,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大體策略是堅持“用戶第一”的核心理念,利用一個由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組成的梯隊,在每一環節都努力為用戶提供最為充分、周全的贏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