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愛林
摘要:艾滋病立法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應抓緊起草《艾滋病防治法》;盡快出臺《艾滋病防治管理條例》;及時修改有關的法律法規或規章;逐步健全地方立法體系。
關鍵詞:艾滋??;立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F5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605(2005)08/09—0103—03
中國艾滋病立法始于1987年,其標志性法規性文件就是《艾滋病監測管理的若干規定》,這也是中國第一部法規性文件。據稱,艾滋病在中國已有19年的歷史,而涉及立法已走過17年的艱難歷程,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內容比較廣泛的初步的艾滋病立法框架。
艾滋病立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17年來,中國艾滋病立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與不足,概括起來主要有:
第一,缺少專門的法律法規,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艾滋病立法在中國雖然已有17的歷史,但至今中國仍沒有專門的艾滋病法律或法規,大多都是分散在其他的法律、法規或規章中,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殘缺不全。一是缺少專門的法律。《傳染病防治法》與艾滋病最為密切,《獻血法》、《母嬰保健法》、《婚姻法》也與艾滋病有相當地關聯,但畢竟不是專門為艾滋病而立的法律,對艾滋病的作用必定有限。二是缺少專門的行政法規。沒有專門的行政法規,最高級別的不過是一部準行政法規,即1987年發布、1988年實施的《艾滋病監測管理的若干規定》,比較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僅有《血液制品管理條例》。三是國家級的規章數量明顯不足。地方性規章嚴重偏少。據統計,標準的國家規章4部,標準的地方規章2部。
第二,歧視性規定加劇了對艾滋病人的種種強制性?!胺雌缫暋弊鳛橹袊回灧钚械姆稍瓌t貫穿在《艾滋病監測管理的若干規定》、《關于加強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見》、《關于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見》、《關于切實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法規規章中,但盡管如此,大量的歧視仍然存在:一是一些法規文件在規定反歧視的同時,又明文強調“艾滋病的傳播同一些人的不良行為密切相關”,要“堅決打擊賣淫、嫖娼、吸毒等社會丑惡現象”;二是一些法規文件在原則地規定反歧視的同時,又做了一些具體的歧視性規定;三是將艾滋病與性病混為一談,無異于增加了歧視成分。正是這些歧視性規定,導致了對艾滋病患者設立了報告制度、強制檢查制度和隔離制度。
第三,部分法規之間不協調甚至相互沖突。一是工作權、上學權的不一致。如《關于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見》與《母嬰保健法》中關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工作、上學、獲得醫學治療及參加社會活動方面的權利的規定上,內容不一致。二是流動人口治療沖突?!蛾P于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見》規定:流動人口中被確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原則上由常住地負責對其監護管理,其疫情由常住地的衛生防疫部門按規定報告和管理,并由省級衛生防疫部門向其戶籍所在省的衛生防疫部門通報。沒有正當理由,不得將感染者或病人遣送回原籍。而《大連市艾滋病監測管理規定》第19條第2款則規定:“外省、市人員,被確診為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后,由衛生部門會同民政部門將其送回原籍,交當地有關部門進行管理,所需費用由財政負擔。”三是隱私權的沖突。如《關于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見》第3部分第1條第2款明文規定:“經確認實驗室確認的陽性報告,應按傳染病報告制度報告,確認報告屬于個人隱私,不得泄漏。”但是,《傳染病防治法》第7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醫療保健機構,衛生防疫機構有關傳染病的查詢、檢驗、調查取證控制措施,并有權檢舉、控告違反本法的行為?!彼氖墙Y婚沖突?!赌笅氡=》ā返?條規定:“經婚前醫學檢查,對患有指定性傳染病在傳染期內或者有關精神病在發病期內的,醫師應當提出醫學意見: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暫緩結婚。”而《上海市艾滋病防治辦法》第33條第2款規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登記結婚的,應當在登記結婚前向對方說明感染的事實;申請結婚登記的,雙方應當到衛生防疫機構接受醫學指導,顯然兩者不統一?!?/p>
第四,部分法律法規存在懲處真空和監管盲點。一是對故意傳播艾滋病的,《刑法》沒有定罪。艾滋病是一種不治之癥,故意傳播艾滋病就等于故意殺人。然而,《刑法》中并沒有直接規定用“艾滋病”殺人的條文。與艾滋病有些關聯的是《刑法》第30條,該條規定:“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嚴重性病賣淫、嫖娼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卑滩〔皇切圆?,性病可以治愈,并不必然導致死亡。很顯然,該條規定將故意傳染艾滋病的犯罪行為排除在外。退一步講,即使用此條定罪,也顯然太輕,威懾作用自然有限。二是對患有艾滋病的違法小偷,《看守所條例》不予收押。艾滋病屬于“急性傳染病”和“其他嚴重疾病”的范疇,考慮到傳染性,一些看守所不予關押。硬性地將身患艾滋病的違法小偷放到社會上流浪,則違法小偷很快就會變成犯罪小偷了。三是對患有艾滋病且又吸毒的違法小偷,《強制戒毒辦法》拒絕收治。就是說艾滋病與“患有急性傳染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的”規定相符,因而一些戒毒所拒絕收治吸毒成癮的艾滋小偷。武斷地將吸毒成癮的艾滋小偷拒之門外,無異于變相鼓勵、縱容他們繼續吸毒、行竊。
第五,立法內容滯后,立法技術不高,可操作性差。一是早期制定的不少法規條款已過時。例如,《母嬰保健法》、《艾滋病監測管理的若干規定》、《四川省預防控制性病艾滋病條例》、《性病防治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中不少規定已經過時。二是立法技術不高。一個標準的法規應該包括總則、分則與附則三大部分,然而,現行的很多法規規章都未能做到。例如,《強制戒毒辦法》既無總則、分則,也沒有附則等章節性,有的只是23個條文。三是可操作性差。一些法律法規在追究法律責任方面規定的不夠明確具體,使得操作起來十分困難。例如《性病防治管理辦法》第26條規定:“對違反本辦法的單位和個人,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情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并可建議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边@里的“有關法律法規”具體指哪些法律法規不清楚;“有關部門”究竟是指那幾個部門不清楚;“給予行政處分”究竟是給予記過還是降職不清楚。
艾滋病立法問題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大方面:
一是文化因素。文化上的禁忌,是導致艾滋病立法滯后的一個主要因素。在中國,性文化是一個封閉的、不開化的奢侈品?;谶@個傳統習慣,人們從來不愿公開討論性知識和性行為。由此,人們很自然地就會對具有性病特征的艾滋病產生一種排斥、歧視、拒絕。在這種文化背景支撐下,艾滋病立法當然就會遭遇重重阻
力,立法的速度與立法的數量就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
二是認識因素。對艾滋病本身缺乏足夠的認識,是導致艾滋病立法滯后的又一個主要因素。艾滋病在中國經歷了傳人期、擴散期與增長期三個發展階段,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也走過了同樣的歷程。在傳人期階段,人們認為艾滋病是外國傳來的一種性??;在擴散期階段,人們開始知道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不單是性行為一種,血液傳播、母嬰傳播也是重要的途徑;在增長期階段,人們才猛然認識到艾滋病對我們每個人及至全社會所造成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在這樣的認識觀主導下,中國的艾滋病立法一步三搖、瞻前顧后,從而也很難造就高質量的立法與具有超前性的比較完善的艾滋病立法體系。
健全與完善現行艾滋病立法
艾滋病立法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既要抓緊實施,又要積極穩妥,同時,要廣泛調查、周密論證。在制定和出臺法律法規時,必須堅持五大原則:(1)地方立法先行與專業立法優先的原則;(2)宣傳教育與行為干預相結合的原則;(3)以人文關懷為主以懲罰打擊為輔的原則;(4)社會救助與生產自救相結合的原則;(5)自愿檢測與強制治療相結合的原則。具體建議與措施為:
第一,抓緊起草《艾滋病防治法》,盡快出臺《艾滋病防治管理條例》?!栋滩》乐畏ā肥且徊款A防、控制與管理艾滋病的綜合防治法律,也是一部關于艾滋病法律問題的基本法律,具有統領其他艾滋病法規、規章的作用。因此,全國人大、國務院法制辦及衛生部等部門要抓緊時間及時起草《艾滋病防治法》草案,以便經過若干次修改、經過若干的程序,盡早問世,架構中國艾滋病立法的宏觀框架。《艾滋病防治法》的重要性以及中國立法體制運轉程序決定了在短期內《艾滋病防治法》將難以出臺。就目前艾滋病嚴峻形勢的實際,結合中國的立法制度,建議先由國務院出臺《艾滋病防治管理條例》,待條件成熟后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艾滋病防治法》。事實上,衛生部在1998年就已經開始著手起草《艾滋病防治管理條例》草案文本,經過數次討論修改,草案文本已經比較完善,建議國務院盡快討論通過。
第二,對現行有關法律法規進行清理,及時修改有關法律法規或規章。一是及時修改《刑法》的有關條文,盡早設立故意傳播艾滋病罪等罪名?,F行《刑法》尚未對艾滋病犯罪作出任何規定,這是目前執法部門對艾滋病犯罪無法定罪的重要原因。根據艾滋病犯罪的特征,結合中國立法程序規定,建議直接規定故意傳播艾滋病罪。在《刑法》中單列一條明確規定:“明知自己為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攜帶者,而故意以咬傷、抓傷、刺傷、性交、輸血、共用注射器、器官移植等方式向他人傳播艾滋病病毒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過失致人死亡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二是及時修改《看守所條例》,盡快設立專門的艾滋犯羈押場所。三是及時修改《強制戒毒辦法》,盡快設立專門的艾滋犯戒毒場所。對艾滋病等傳染病戒毒人員實施單獨戒毒與管理。
第三,及時出臺迫在眉睫的專業性較強的艾滋病法規和規章。一是出臺《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辦法》。近年來,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問題越來越突出,不僅是醫護人員面臨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風險,警察、保安以及一般群眾也都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警察抓艾滋病小偷被“抓傷”就是明顯的例子。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6月~2004年6月,全國共有7人為艾滋病小偷受害者,其中,警察6人,一般群眾1人。建議在《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基礎上,由衛生部出臺規章性的《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辦法》,以全面預防和保護包括警察、醫務人員在內的所有受害人的人身安全。二是出臺《安全套使用管理辦法》、《清潔針具使用辦法》與《美沙酮使用管理辦法》。國內外成功經驗證明,大力宣傳并推廣使用安全套(避孕套)是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經性途徑傳播的一項有效措施,也是一種低投入、高效益的干預手段?!吨袊糁婆c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1—2005年)》(國辦發[2001]40號)中提出了“到2005年底,高危行為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達到50%以上”的工作目標;《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4)7號)中又明確提出推廣使用安全套的原則要求;《關于預防艾滋病推廣使用安全套(避孕套)的實施意見》(衛疾控發(2004)248號)則對推廣使用安全套的具體辦法進行了若干規定。為確保上述目標、原則要求與具體辦法如期實現,有必要在進一步整合上述政策規章的基礎上及時出臺《安全套使用管理辦法》。與此同時,也要盡快出臺《清潔針具使用辦法》與《美沙酮使用管理辦法》,形成配套的一體化的防范體系。
第四,及時將正在實施業已證明有關的準法規、準規章上升為正式的法規及規章。一是將《預防艾滋病性病宣傳教育原則》修改上升為《艾滋病宣傳教育暫行辦法》。1998年,衛生部、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教育委員會、公安部、司法部、文化部、廣播影視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新聞出版署等9部委聯合印發了《預防艾滋病性病宣傳教育原則》,該《原則》首次對艾滋病性病的宣傳教育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具體規定。建議以該《原則》為基礎,整合《關于加強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見(1995)》、《中國預防與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劃(1998年~2010年)(1998)》、《關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的意見(1999)》、《中國遏制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1年~2005年)(2001)》、《關于切實加強艾滋病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等規范性文件中關于宣傳教育的規定,出臺專門的《艾滋病宣傳教育暫行辦法》。二是將《艾滋病免費自愿咨詢檢測管理辦法(試行)》修改上升為《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管理暫行辦法》。艾滋病的咨詢與檢測是預防艾滋病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最大限度地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控制艾滋病流行和傳播,有必要在自愿、免費的前提下及時出臺專門的規章,以確保咨詢檢測工作的有序正常運轉。為此,建議將《艾滋病免費自愿咨詢檢測管理辦法(試行)》上升為專門的《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管理暫行辦法》。
第五,加大地方性立法的力度與步伐,逐步健全地方立法體系。一是沿海地區要加快立法步伐,填補立法空白。據統計,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廈門、深圳及福州、杭州、南寧、???、寧波等沿海地區至今還沒有防治艾滋病的專門法規或規章,建議這些地區盡快出臺本地的艾滋病法規或規章。二是中西部地區要將艾滋病立法納入立法議程,盡早出臺本地的防治艾滋病法規或規章。據統計,安徽、湖北、陜西、山西、甘肅、青海、寧夏、湖南及合肥、長沙、西安、太原、西寧、銀川、石家莊、昆明、鄭州、烏魯木齊等尚未出臺防治艾滋病法規或規章。三是艾滋病重災區既要加快立法速度,又要突出重點。河南省應在1992年2月頒布的《河南省性病防治暫行辦法》的基礎上,結合本省的實際及時出臺《河南省艾滋病防治辦法》和《河南省血液制品和血站管理辦法》;云南省應在實施《云南省艾滋病防治辦法》基礎上,出臺法規性的《云南省艾滋病防治管理條例》。四是已經出臺專門規章的,要逐步提升立法級別。北京、廣州、南京以及上海、四川、遼寧、黑龍江、新疆等已經出臺了關于艾滋病的法規或規章,建議將《北京市實施艾滋病監測管理的規定》、《廣州市性病防治規定》、《蘇州市艾滋病、性病預防控制辦法》等準規章修改上升為《北京市艾滋病監測管理辦法》、《廣州市艾滋病防治辦法》、《蘇州市艾滋病預防控制辦法》;建議《上海市艾滋病防治辦法(修正)》、《黑龍江省艾滋病性病預防控制辦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預防控制艾滋病性病辦法》升格為《上海市艾滋病防治條例》、《黑龍江省艾滋病預防控制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預防控制艾滋病條例》。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
責任編輯:耕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