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祥

2005年上半年進口汽車市場主要呈現三大特征:進口總量大幅下降,進口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價格基本保持穩定。預計下半年進口汽車總量將超過上半年,但經營進口汽車仍存在較大變數和風險。
進口總量減少三分之一
據海關統計,今年1-6月我國累計進口汽車63990輛,為去年同期96127輛的66.6%,減少三分之一。各車型進口情況和增減情況見表1。
進口結構發生較大變化
今年上半年進口汽車在總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無論是進口車型結構、月度結構,還是國別結構和排量結構,都有較大幅度的變化,引人注目。
1.進口轎車減少50%,進口越野車增加50%
今年1-6月,進口轎車為32434輛,比去年同期的64720輛減少32286輛,減少近50%。反觀進口越野車,今年上半年共進口越野車25300輛,比去年同期的16883輛增加8417輛,增加50%。其中3-6月,進口越野車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14%、59%、124%和84%,而5月份的越野車進口量超過了轎車進口量。

2.一季度進口降幅較大,二季度進口有所恢復
從各季度進口情況看,一季度進口減少近51.06%,而二季度有較大恢復,僅減少13.44%。5月份當月進口11165輛,與去年同期的11864輛基本持平;6月份當月進口15451輛,比去年同期的17318輛僅減少10.8%。主要原因是一季度是進口汽車相關政策調整的銜接期,由于政策明朗較晚,經銷商不敢輕易訂貨;加上2004年下半年大多數進口汽車經銷商虧損,為控制風險,訂貨相當謹慎,直接導致一季度進口量銳減。隨著政策的明朗和經銷商開始盈利,經銷商開始追加訂單,5、6月份進口隨之有所增加。可以預計,后續進口汽車的下降幅度將會減少。
3.日本、德國進口數量下降較大,美國、韓國有些車型進口數量有所上升
就進口轎車而言,2005年上半年,進口日本車7014輛、德國車12886輛、韓國車4634輛、美國車2198輛;而2004年上半年,進口日本車18321輛、德國車22996輛、韓國車16665輛、美國車469輛。2005年上半年進口日本、德國、韓國轎車同比各減少約1萬輛。但2005年上半年進口越野車的情況是:日本12674輛,與2004年12368輛比減少2.5%;韓國6534輛,比2004年1062輛增加5472輛;美國越野車4245輛,比2004年1324輛增加2921輛,而且進口的都是高價位的越野車。
4.進口排量2.5升以上比例上升,2.5升以下比例下降
以轎車為例,2005年上半年進口2.5升以下:其中1.5升以下76輛,1.5-2.5升13594輛,合計13670輛,占42%;2.5升以上:其中2.5-3.0升12729輛,占39%,3.0升以上6031輛,占19%,合計為58%。而2004年,小于1.5升占9.2%,1.5-2.5升占51.8%,2.5-3.0升占25.4%,3.0升以上為13.6%。據測算,2004年上半年2.5升以下進口數量與2.5升以上進口數量的比值為61:39,而2005年同期比值是42:58。由此可見,一年之間,2.5升以下進口數量與2.5升以上進口數量的比值幾乎從6:4變為4:6,2.5升以上進口轎車成為主流。

上半年進口車價格基本保持穩定
根據網上車市網站對252種進口汽車市場價格的監測顯示,今年1-6月,我國進口汽車市場價格基本持平。一季度進口汽車價格下降0.05%后,二季度隨著市場回暖,大部分價格開始回升,特別是日系、德系車型,今年上半年一直處于堅挺狀態。
進口車價格比較穩定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是今年上半年汽車價格總體比較穩定,特別是國產車價格比較平穩。
二是進口數量沒有超出實際需求,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上。
三是整個上半年歐元和日元始終堅挺。在成本堅挺的情況下,市場價格已沒有多少下降空間。
四是進口汽車經銷商經過去年下半年的惡性競爭后數量減少,現有的經銷商都比較理性。加上廠家對價格的管控加強,使得價格競爭比較有序。
取消配額,進口車數量不升反降的原因分析
影響進口汽車的主要因素一直是國產車替代因素、匯率因素和政策因素這三大因素,而配額只是政策因素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首先是國產車替代因素。很顯然今年上半年轎車的進口數量明顯減少,尤其是從日本進口的轎車數量減少更多。這與日本三大汽車公司——豐田、日產、本田加大在華的投資,加快推出新車型等有關。往年轎車進口的主流車型主要為豐田佳美和日產風度,隨著今年日產天籟、豐田皇冠的推出和本田雅閣的上量,日系進口車明顯受到阻擊。據統計,上半年總計國產車中日產天籟3萬輛、豐田皇冠1萬輛、馬自達6 2.5萬輛、本田雅閣6.5萬輛。加之日元升值等因素,日本進口轎車正在慢慢被國產化的同門車型拒之門外。

同時,高檔車和中高檔車作為進口車的主陣地,今年國產車型也加大了力度,競爭隨之加劇,如新奧迪A6、寶馬、卡迪拉克CTS等都在進一步擠壓進口車的空間。
其次是匯率因素。今年上半年歐元、日元都比較堅挺,直接導致進口德國車和日本車的剛性成本居高不下。在某種程度上,匯率比關稅更直接影響進口成本,致使進口德國車和日本車數量大減。
再有就是政策因素。隨著今年年初WTO過渡期的結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包括《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汽車產品自動進口許可證簽發管理實施細則》和《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等,對進口車市場的格局變化以及對經銷商的實際運作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上由于政策明確較晚,訂貨較少,一季度進口銳減,直接導致上半年進口大幅減少。
下半年進口車總量將超過上半年,但經營進口車仍有較大變數和風險
對下半年進口車市的分析,同樣需要從影響進口車市的三大主要因素入手。
首先,國產車替代能力的提高和國產車市變化對進口車市的影響。隨著國產車競爭能力的提高、車型空當的減少、成本優勢的進一步顯現,國產車對進口車的替代作用將進一步加強,這是對進口汽車不利的方面。同時,由于上半年廠家排產比較謹慎,價格基本保持穩定,而下半年大部分廠家調整了排產,產能擴大但需求增加緩慢,價格已經開始松動。如果國產車價格調整,會影響整個市場,特別是對進口汽車市場會有較大影響。
其次,匯率變化和訂貨加大對進口車市的影響。隨著人民幣升值2%和進口訂貨量的逐步恢復,后續進口將比前幾個月的平均水平有所提高。特別是訂貨增加以后,會對銷售構成壓力,也會對價格構成壓力。
第三,政策因素將使進口汽車市場仍處于高度不確定狀態。可以預見,落地征稅即將執行,加上傳聞中的消費稅調整和乘用車燃油經濟性標準的可能出臺,進一步強化了進口汽車市場的動態變動性,進口車風險仍然較大,訂貨不宜過于放大。
除了國產車因素、匯率因素、政策因素三大因素外,下半年還要特別關注宏觀經濟面、汽車市場面,以及需求層面、競爭對手層面等因素。如果下半年GDP增長比上半年有所降低,下半年汽車市場將存在更多的變數,尤其是屬高檔消費的進口汽車市場更不能過于樂觀。如果需求不旺、供應增加、競爭加劇,廠家對市場把握不好,也有可能導致市場無序。
綜上所述,下半年進口汽車總量將會高于上半年,但對下半年進口汽車市場不宜過分樂觀,經營進口汽車仍存在較大風險,加上政策因素和匯率因素仍在變動之中,須密切關注這些因素對進口車市的影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