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興一方經濟
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永恒的主題。當今中小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把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經濟政策,并取得了積極成效。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目前,中小企業總量已經超過1000萬家。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日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經濟總量的貢獻大。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提供了全國60%以上的出口額和超過45%的稅收收入,創造了全國70%的新增工業產值和55%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
中小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當前,中小企業為城鎮提供了75%的就業崗位。從新增就業來看,中小企業也是增加勞動就業的主要渠道,吸收了大量下崗職工,成為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柱力量。
中小企業振興了地方經濟,緩解了地方發展的不平衡。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特別是浙江省,人多地少,資源也少,但是中小企業發展帶動了全省的發展,使得浙江的經濟總量高居我國各省前列。
這表明,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對于擴大就業,加快生產力發展,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確保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切實保護中小企業平等待遇
觀念問題,即所謂所有制歧視。因為中小企業的70%以上是私人企業,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不少地區政府和金融企業的人員中,還存在著“恐私”的心態,不敢理直氣壯地支持中小企業。這個問題隨著國務院出臺《關于鼓勵支持和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會逐步得到解決。
準入問題。十六大已經明確,凡法律、法規沒有限制的基礎設施,文教衛生等行業,以及外資能進入的行業,中小企業有條件的,也都可以進入了?,F在看來,有些行業和地方某些部門有厲害沖突的,可能受到非法的阻攔,這個問題會隨著中央和國務院的政策具體以后得到更好的解決。
融資問題。這是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難。這個問題雖然國務院和國有銀行也作了不少工作,但直到現在,還沒能完全解決。國內外經驗證明,中小企業的資金問題,完全靠大銀行的間接融資是不可能解決的,必須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體系,使融資渠道多元化,才能徹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制度創新和轉變增長方式問題。有一種看法,認為制度創新和轉變增長方式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問題,中小企業特別是私人中小企業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這種認識是片面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不論何種企業,都必須在制度上不斷創新,從粗放的增長方式轉變到集約的增長方式上來。
從制度創新的方面上看,聯合、協作、合伙,首選模式可能是股份合作,特別是高科技型企業,層次不同的全員持股的股份合作公司制度,可能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小企業當自強
第一、關于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雖然政府和銀行界為解決這個問題,作了很多努力,但困難依然存在。目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98.7%來自銀行貸款,應該說,商業銀行不能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唯一出路。必須解決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問題。應建立區域性的民營中、小銀行;非銀行的金融機構,使民間融資從地下轉到地上,使之合法化,改造信用社為股份信用組織,完全由民間資本自由組成。政府要制定法律、法規,保護多種形式的金融組織,規范操作,使中小企業融資能夠順暢運行。這樣不僅可以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而且能夠推動全社會的創業積極性,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
第二、關于誠信、守法問題。不用諱言,目前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誠信、守法還存在很大缺陷。生產經營中的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甚至價格欺騙、逃債毀約等等,存在還比較普遍,信譽度低也是中小企業貸款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加以改正,必然會影響企業的生存。所以誠信是企業的生命,必須對此有深刻認識、做到誠信至上,要建立誠信服務機構,監督自律組織,獎懲制度等機制,創造遵守職業道德、商業道德光榮,敗壞職業道德、商業道德者可恥的社會氛圍,把誠信和中小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緊密結合起來,逐步落到實處。
至于守法,市場經濟是在平等、有序的競爭中發展起來的,是法制經濟。所以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已經成為企業家的口頭語了。但在實踐中真正能完全作到的,恐怕還不是大多數。中小企業家應該認真學法、懂法、守法,另一方面也能做到以法維權,使企業能在法律的軌道上運行,才能使企業健康順利地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