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華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市場油價頻頻飚升,一再創下20多年來的歷史新高,油價高位強勢震蕩持續時間之長,為上個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以來所罕見。與此同時,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將是24年來最高的一年。這向全球發出了明確無誤的信號:當前國際石油市場形勢依然嚴峻,低油價時代已成過去。
所謂“石油不安全”主要體現在石油供應暫時突然中斷或短缺、價格暴漲對一個國家安全和經濟的損害。油價上漲對西方國家雖然也不是一個好消息,但發展中國家受害最深。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產業結構、能耗強度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石油消費增長的重心正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因此,由于市場動蕩和高油價所帶來的損失遠遠大于發達國家。
對此,我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確立應對之策——
必須制定一項綜合、全面、長遠的、以供應安全為核心的能源發展戰略。能源戰略是一項跨部門的系統工程,必須建立由能源、軍事、外交、經貿、社會科學等方面人士和專家組成的能源委員會,進行統籌、規劃、指導、協調,認真分析供需出現波動的原因,研究能源供需的變動規律,使不同能源行業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防止行業集團利益影響國內能源供應的協調發展。
改變增長方式,把產業結構調整與提高能效、減少能耗、減少污染結合起來。在形成多元能源消費結構的同時,要控制西方工業國家向我國轉移高能耗的制造業,加大對節能基礎設施和技術的投資,逐漸實現能源發展方向和方式的轉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是減少能耗的有效途徑。
處理好發展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的關系,發展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消費結構。21世紀將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紀。在制定能源發展戰略時,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對能源領域研發投入,加快能源工業的技術創新,另一方面要運用財政、稅收、信貸、法律等政策措施,促進能源科技的發展,并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必須采取綜合措施確保石油安全。要積極推進國內石油供需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和機制化,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建立石油戰略儲備體系,是保障石油供應和價格穩定的主要手段。改變對國際石油的采購方式,逐步增加采用國際石油期貨交易方式,以對國際石油價格波動有充足的預期,減少損失,同時積極開展能源外交,同產油國、周邊國家和IEA等國際組織建立全面的合作關系。
提倡節能和提高能效。面對未來能源安全的新挑戰,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實行“節能優先、結構多元、環境友好、市場推動”的可持續能源發展戰略,擴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不斷采用高技術提高石油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費強度,積極發展石油替代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立包括擴大石油儲備在內的防風險應急體系,加強國際合作,不斷增強我國的能源安全系數,確保我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