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路明認為,我國發展能源農業的條件已基本具備,能源農業將成為保證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雙贏舉措。路明說,近年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不高,主要是因為糧價太低,甚至低到種糧虧損的地步。要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必須有市場拉動。如果糧食既可作食物,又可作能源,那么其市場容量將開拓1/3以上。從這個意義上講,發展能源農業將是促進農民增收、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有效措施。
路明說,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并不矛盾。能源農業可以利用貧瘠土地,不與或少與糧食爭地,并且利用的大多是農業生產中的廢棄物,如玉米稈、稻草、麥秸等。1999年,美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用纖維質原料生產酒精的生產線。能源農業在我國正處于起步階段,國內也將“纖維質原料生產酒精”的研究課題列入了“十五”攻關項目。
據介紹,能源農業是以生物質能源為主要開發對象,以直接燃燒、物化轉換、生化轉化、植物油利用等四種方式利用生物能源。能源作物燃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比礦物能源少,比風能、地熱使用廣泛,被稱為“綠色能源”。路明說,從“黑色能源”走向“綠色能源”是大勢所趨。開發生物質能源,可有效地將地球上石油資源的使用時間延長。在未來世界里,沼氣可能是天然氣的替代物,酒精可能是汽油的替代物。
專家將能源作物分為4類:以制酒精為目的的作物,如玉米、甘蔗、甜高粱、甘薯等;以生產燃料油為目的的作物,如油菜、綠玉樹等;用于直接燃燒的作物;可供厭氧發酵的作物。
路明認為,大力發展能源作物的條件在國內已逐漸形成。農業工作者要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大力研究和培育能源作物。目前,戶用小型沼氣技術在農村地區已發展得比較成熟,大中型沼氣主要用來處理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酒精與汽油混合制造的汽油醇作為汽車燃料也自2001年開始在我國進行試點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