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基立
黃鱔又名鱔魚、長魚,《名醫別錄》列為上品。據《本草綱目》記述,黃鱔性溫味甘,能補中益血,有補虛損、強筋骨、祛風濕的功能,還能治療婦人產后惡露淋漓、氣血不調、體虛羸弱。據《本草經疏》記述,鱔魚甘溫俱足,能補中益血,通經脈,祛風濕。因此,黃鱔是具有滋補強壯作用的食療佳品,可用于氣血兩虧、體弱消瘦、虛勞咳嗽、腎虛腰痛、子宮脫垂等癥,發揮亦食亦藥的功效。
黃鱔不但鮮美可口,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鱔肉含有蛋白質18.8克,脂肪0.9克,鈣40毫克,磷150毫克,胡蘿卜素428毫克,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酰胺等。與豬肉相比,鱔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很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后體虛者食用。
據報道,黃鱔對糖尿病還有治療作用。糖尿病系人體內分泌系統疾病,由于胰島腺功能減低,引起機體碳水化合物代謝紊亂,血糖不能轉化為肝糖加以貯存,而導致血糖升高,尿液中出現葡萄糖,嚴重時可以引起酮癥酸中毒,甚至發生昏迷,機體代謝嚴重紊亂,危及患者的生命。黃鱔體內含有黃鱔素A和黃鱔素B,具有顯著的降低與調節血糖的作用,因此,黃鱔可以作為糖尿病患者的一種食療,至于其食用方法,以清燉為宜。
黃鱔的吃法很多,可以制作許多花色品種的美味佳肴,諸如燒鱔段、炒鱔糊、炸脆鱔等,在我國八大萊系中,黃鱔菜譜占有相當的地位,上百種別致的美味鱔肴可隨心所欲,細細品嘗。總之,不論如何烹飪制作,均鮮美可口,肥而不膩,人人贊不絕口。
入夏以后,黃鱔經過三春的覓食攝生,體壯而肥,進入產卵育兒期,其滋味更鮮美,滋補功能更佳,是食黃鱔最佳的時節,因此,民間有“夏日黃鱔賽人參”之說。在逛菜場時,可別忘了購買營養價值高、可以制作美味佳肴的黃鱔,為餐桌上增色添味,一飽口福。
(編輯方舟)